试析组织开展家庭亲自然活动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江勤秀
[导读] 幼儿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了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从而建立起幼儿对大自然的连接意识。
        江勤秀
        常州市奔牛实验幼儿园  213131

        摘要:幼儿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了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从而建立起幼儿对大自然的连接意识。因此,学校开展组织亲自然教育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天生的爱亲近事物的特性,使幼儿在大自然的活动中感知周围的环境。但是,学校陪伴学生的时间和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幼儿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展家庭亲自然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自然;亲自然;家庭活动

        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现代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导致儿童亲近自然的机会大大减少,取代自然的是一个个手机、平板电脑等无法沟通交流的电子设备。当儿童缺少对自然的认知时,就难免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儿童研究、认识大自然中的事物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因此,为了使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实现健康成长,“亲自然教育”被作为预防“自然缺失症”的措施成为了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1.亲近自然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我们生活在自然中更要更好的认识熟悉身边的环境和自然事物。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城市建设的加速以及父母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教育都让孩子缺少了与自然互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儿童对手机游戏和视频越来越上瘾,对认识大自然的兴趣越来越少。这种状况不仅阻碍孩子的正常成长,严重时会让孩子得上一种“自然缺失症”的病症。“自然缺失症”不是指医学上的某种疾病,而是指儿童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造成自然事物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1]。这种病症会导致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无法自拔,严重时还会引起儿童的生理与心理产生问题。因此,让孩子亲近自然,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嗅觉、视觉、触觉、听觉与自然产生良好的连接,从而促进孩子生理与心理健康成长。其次,让孩子了解关于自然的知识,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让孩子学会思考自然、关注自然。另外,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孩子还能尽情的玩耍,与身边人互动的过程中提高情商的发展。目前,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都会重视培养儿童亲近自然的机会。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有效,还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亲自然活动更为有效。
2.开展家庭亲自然活动的策略
        为了预防儿童出现“自然缺少症”,国外很早就提出了“自然教育”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自然教育”以“尊重自然秩序、根据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作为基本的教育原则。因此,在以家庭为活动小组开展亲自然活动时,应遵循以上两方面的基本原则。在开展过程中家长不要将儿童关在家里观察花花草草或饲养的小动物,应尽量将儿童带到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活动[2]。


2.1采取“就近形式”,因地制宜
        由于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的工作较为繁忙,不适合组织远距离长时间的亲自然活动。因此,根据家庭情况应合理安排亲自然活动的场所和形式。在开展活动时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最好选择“就近形式”的活动场所。“就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对附近的活动场所较为熟悉,可以避免一些危险因素的产生。其次,在选择就近场所时,不用驱车向较远的地方去寻找,从而使儿童参与活动的精力较为旺盛。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些“采摘”形式的活动,激发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孩子得到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对于山区的家庭可以选择爬山的形式进行家庭活动,这种爬山活动还有利于儿童成长发育。对于平原地区的家庭可以选择春游、野炊、赶海等形式的亲近自然的活动。但是在这些活动开展中,首先要保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以家庭为小组的活动中,既可以组建几个家庭一起的模式,也可以一家几口单独行动。但是,亲自然教育既然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要全体家庭成员全部参与到其中,尽量避免出现父母坐在一旁玩手机的情况。
2.2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
        不论是在学校开展亲自然活动,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单独行动,都要确保儿童的安全。在开展家庭活动前,父母应提前考察好活动的场所,尽量在心中规划好活动的范围。对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最好先不要考虑。其次,在出发前还应准备一些消毒酒精、湿巾、创可贴等小物品,一旦孩子在玩耍中出现受伤的情况可以及时处理。如果家庭活动的内容是种植、采摘,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晒伤、中暑、蚊虫叮咬等意外情况发生。另外,出发前父母也要对“自然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的了解,不要害怕孩子将衣服弄脏就不断的呵斥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畏手畏脚。父母其实可以将家庭亲自然活动看成是一种亲子间的活动机会,增进与孩子交流的同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因此,亲自然活动中不仅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反应,在活动结束后还要听取孩子的心声,为家庭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2.3适当进行良好的亲子互动
        我国在社会中的各项活动,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能够贯穿孩子的一生。因此,借助亲自然活动的机会,家人之间开展一些良好的亲子互动项目,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发展。其实,在世界上不仅是孩子需要成长,家庭也是需要成长的。在不同阶段中,家庭成长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当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于父母还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家庭亲自然活动中,幼儿在父母的带领下会更加有安全感,能够放心的去亲近自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述小时候的趣事,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让幼儿对父母产生更多的了解。在种植、采摘活动中,可以进行一些合作或者比赛,使幼儿在活动中增进自信心。采摘活动还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丰富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体验。孩子们尽享大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享受收获的乐趣。在劳动中真切体验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耕文化,同时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既学习到了摘菜的本领,又体验了自己收获的快乐。
结语:综上所述,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亲自然活动时,要鼓励孩子亲近自然。不要因为孩子淘气把衣服弄脏就剥夺孩子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因此,家长应结合自己小时候玩耍的游戏,在自然环境中与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一明. 幼儿自然缺失症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阳思思. 亲自然教育实践的分析研究[D].宁波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