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马坊镇御驾宫小学 713400
摘要:阅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从重视阅读对比、注重摘取原文、强化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以及坚持课外阅读方面进行论述,以此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情感体验
引言: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初级教学阶段,注重的是学生听写技能培养,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逐渐成为了许多小学生的痛处。此部分因为难理解、分数低,也变成了很多教师的教学重难点。为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重视阅读对比
语文阅读理解是信息获取的过程,理解能力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的本身发生转变以及更改,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主体思想以及作者的内心活动。课外阅读与课内课程教材相结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开展学生的主体思维[1]。
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这篇古诗的时候,由于学生刚接触古诗,语言上无法理解古代诗人的内心活动,这种情况长时间累积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从而语文成绩无法提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使用课外阅读与课内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多感受古诗的魅力,通过课内、课外相对比,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古诗讲解的背景。例如,学生在一文中学到“擎”,了解到其是举,向上拖的意思,如果在以后学习的古诗中出现,便可知道其含义[1]。
二、注重摘取原文
在综合阅读理解题中,经常需要理解词语在文章中不同的含义以及作用,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足”在“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一句中指“脚”,却在“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中是指“值得”的意思。
在现代文中多数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需要根据文章中大概语言意境和句子本身推断词语的意思。例如,“见教”一词本身的意思是教导,但在《范进中举》中“岳父见教的是”,此时该词则表示为范进对屠夫的教导。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在原文中找答案,每个词的大概意思需要在文章中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三、强化情感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教学的实质性,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增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例如,在学习课程教材中《触摸春天》一文中,教师可以导入歌曲,带领学生多次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课文中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例如:“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讲解,让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四、采取形象教学
在课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尝试师生共读、领读、选读等,采取形象朗读,激发学生的摹仿阅读兴趣。
例如,在《画家和牧童》一文中,课文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故事,包含了画家、牧童、商人等人物的语言对话,不同人物在对话过程中,其语气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阅读,体会每一个人物的语气,强化学生的情感感悟,即使自己很优秀依然谦虚,要向牧童学习有胆识,敢于提出问题。
五、提升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在课内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开展讨论,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以让同学参与到其中,自行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例如,在《妈妈睡了》一文中,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休时的所见所感,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睡梦中妈妈的温柔、和蔼可亲、疲惫,让同学感受自己与妈妈之间温暖的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己生活中与妈妈发生的趣事,分享与妈妈的生活琐事,激发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也体会出作者对妈妈的爱。在课内分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层次感受课文,体会出母爱的伟大[2]。
六、培养良好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固然好,但是阅读的方式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只是凭借兴趣“走马观花”的形式读完文章,读到了好的文章,也不知道积累,显然这样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式,包括选读、精读、速度等。
选读一般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以达到学以致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课文人类与地球的联系,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课外有关地球与人类的文章,进行选读。这样既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也丰富了语言积累能力,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精读主要就是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集中注意力,字斟句酌的阅读方式。例如,《匆匆》一文中,主要表现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发了”,通过这句话逐字逐句的感受,全身投入,边读、边思考,感受作者不愿虚度光阴的中心思想,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速度主要是对所读的文章进行默读,集中注意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快速的处理以及做出判断。速读的方式,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更多的信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工作要求高质量高时效,如果学生对所有文章均逐字逐句的阅读,将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所以,学会速度的方式是一项明智选择。
七、坚持课外阅读
现在学校拥有大规模的图书馆,图书的种类繁多,科目齐全,学生应该合理利用资源,教师可给学生推荐有利于学习的书籍,要求学生每周每人借一本书阅读,相互交换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投资不断提升,可订阅小学周刊、报刊,教师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生阅读周刊以及课外书籍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在课下阅读学习。例如,学习《赠刘景文》、《画家和牧童》等,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在课外了解画家戴高和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了解诗人苏轼和刘景文等。促进学生课内对教材内容了解更多,提高学习兴趣。
结论:总而言之,教师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培养学生良好阅读,重视阅读对比,强化感悟以及情感等,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戴艳洪.打造"有氧"阅读——探寻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教育之路[J].小学教学研究,2020(8):69-71.
[2]孙晓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差的有效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00(011):P.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