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熊剑林
[导读] 本文重点探究新环境下信息技术构建新理念新课堂,转换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角色。
        熊剑林
        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小学  256507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认识到自己承担角色的重要性,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地反思教学技术,做一名现代化的教育者。本文重点探究新环境下信息技术构建新理念新课堂,转换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角色。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新理念;新课堂
一、引言
        国内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但实际教学的效果却存在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只能熟悉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只有很小一部分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虽然教学者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很大一部分教师仅停留在自身学科的教与学阶段,如何把信息技术从理论向实践教学阶段进行转变,是当前教学者要重点思考的。
二、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思想,当前教师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和如何教,只有对新理念有了充分理解,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实践作用,教师要加快学科资源整合,把各学科的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实用性相结合,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教师也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把信息技术课程和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生的水平相整合,如果脱离实际情况,鼓吹信息技术整合,就会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空中楼阁,对我国小学信息课程的开展造成一定的伤害。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教学中要时刻反思技术和理念,确保能将信息技术理念和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合,帮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1]
三、“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新课堂是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课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充满活力的,不乏有的教师把教学当作传授知识的地方,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的时候,有的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画图程序如何运用,如何去画一个房子、一棵树,这种教学方式是枯燥无聊的,为了让课堂丰富起来,可以邀请美术课堂的专业老师给学生讲解美术相关的内容,调色、构图、细节怎么处理,把信息技术作为绘画的工具使用,而不是单一的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知识。讲解完绘画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计算机工具去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画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家庭画,还有的同学画了一幅风景画,绘画是学生自我表达的体现,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也更加的熟练,学生也更加愿意去深入探索信息技术,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自我探索和发现中获得能力提升。
(二)“新课堂”是教材研发的“加工厂”
        新时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拓展。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包含计算机教育,还要包含辅助信息技术的学科教育,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锻炼学生有效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

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生认为该学科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广泛性,所以教学者应该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让学生从心理上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三)“新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计算机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电子设备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把计算机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使用方法之后,可以把语文、英语课程和计算机相融合,让学生能在网络上搜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价值和信息,从而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学科上表现得更好。现阶段将其他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学科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意识。在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学生在写关于植物知识的课外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的植物知识,各种网站上的内容繁多,教师要让学生找到关于植物知识的一些专业的知识网站,并且让学生们分成兴趣小组,展开合作,讨论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从而写出专业性较强的植物知识科普文章,一方面能让学生正确地利用计算机这项工具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使计算机更好地为学生所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相融合,帮助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四)“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信息技术能力,必须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课堂上给学生多一点自由的空间,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感受,合理安排进行教学的设置,保障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出发点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好基础,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2]
(五)“新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关于电脑作品的竞赛活动,或者是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竞赛,在竞赛中学生们自身的能力得到发挥,思维得到拓展。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元旦节为主题的海报制作活动,教师提前给学生讲解海报制作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学生们运用word文档进行练习,关于字体的排版、格式、艺术字等综合性的知识,学生都要熟练地掌握,之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关于元旦主题的海报设计,在设计比赛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结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要求教师要树立新观念新思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针对性地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是各学科资源整合的结果,也是现代化技术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要求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林.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构建信息技术教育[J].新课程,2018(06):56.
[2] 赵坤然. 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J].读与写,2019(1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