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   谭恒
[导读] 本文以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分析为题展开深入研讨。
        谭恒
        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 52847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教育部更加强调对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品位,更加倡导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以及读整本的书,充分体现了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其本身既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各项诱惑,又缺乏各项内部条件。基于此,本文以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分析为题展开深入研讨。
关键词: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农村;初中生
        由于家庭教育不足、电子产品诱惑大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少问题:对阅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阅读兴趣和毅力;阅读量远远不达标;阅读面非常狭窄,偏向于轻松、猎奇类的阅读;碎片化阅读、阅读图片化、阅读浅显化情况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发展,但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精读显然是不足的,必须要靠阅读,而且是整本书阅读才能完成这一任务。为此,下文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整本书阅读在农村初中课外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一、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籍,增强阅读兴趣
        经过相关研究以及实践观察表明,当前由于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诱惑以及劣质网络文学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农村中学生很难对阅读整本书产生兴趣,由此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兴趣作为学习的重要先决条件,对学生阅读、学习而言都至关重要。为此,相关教师应该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利用课堂阅读分享、以阅读代替书面作业、倡导家长共读等方式,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之上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籍,引导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体验。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局限性和特殊性,相关部门应该要投入充足的资金以购买各种类型的书籍并建设图书馆,以丰富多样的图书以及舒适的图书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整本书”阅读空间;其次,鉴于当前部分初中生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失去对“整本书”阅读的经历和兴趣,学校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合理安排学生课堂时间,使其愿意主动积极的投入到阅读当中,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言至关重要;其三,要充分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挑选书籍,既要让学生对图书馆的书籍感兴趣,又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实现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善用“整本书”图示梳理,优化阅读素养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优化阅读素养,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应该善用“整本书”图式梳理,从全新的角度开展“整本书”图示梳理,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了解整本书,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阅读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持续性的联想。如此,学生可以在阅读“整本书”之前有一个基本框架,在阅读完成之后能够在基本框架中填充相关内容,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真正优化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应当引起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且将其付诸于实践。例如,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高老头》这篇文章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书籍目录了解到本书主要讲解了伏盖太太在郊区开的伏盖公寓里面发生的事情,里面居住着各种身份的人,并着重介绍了本书中的主人公高老头的故事。当学生对于这些事情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带着这些故事的框架去阅读,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不断产生自己的思想,优化自身的阅读素养。


三、指导“整本书”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
        为进一步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基本知识掌握与基本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针对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教学已经达到了培养学生基本知识的教学目标,但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为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加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训练并提升其“整本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重要引领者,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各种阅读方法,并且找寻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为学生制定特定的阅读方法;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有针对性的改进传统的、固有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效率,切实发展其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定时定期的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尽可能达到利用最少的时间学习最多的知识的阅读目标。例如学生在阅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名著导读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时,教师可以首先引领学生认识这一名著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背景,然后介绍一些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摘抄以及做笔记”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特别告知学生,阅读方法多种多样,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阅读基础不同,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利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以此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借助“整本书”课堂整理,提升阅读能力
        新课标更加强调教师精读与学生泛读的有机融合,尤其注重课外阅读延伸,部分教师会利用“1+X”的课堂模式,即讲解一本书或者引导学生阅读一本书,附加若干本书籍,即借助“整本书”课堂整理,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将一本书与一类书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不断完善阅读体系,提升其阅读能力。对于内容选择而言,教材中的课文是连接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重要桥梁,因此教师可以以教材课文的讲解为出发点,不断延伸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书籍体系,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之时了解更多课外知识,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初始意义,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社戏》这篇文章之时,本篇文章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其中还包括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14篇小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社戏》作为重要出发点,在学习完成之后引导学生阅读《呐喊》中的其他小说,让学生通过阅读多篇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在创作之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内心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当前农村地区初中生面临的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内部的相关因素,其课外阅读能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此,相关教师和学校应该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以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优化其阅读素养,发展并提升其阅读能力。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促使农村初中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任春花.引导阅读倾向  提高阅读品位——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心理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革新,2016(08):23.
        [3]冯艳换. 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