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初中语文探究课堂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陈丽敏
[导读] 为构建初中语文探究课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青睐。
        陈丽敏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初级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新课改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构建初中语文探究课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青睐。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高效;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学习的开展,小组合作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语文属于基础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1合理分组巧安排
        分组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也是关键一步,简单地说,如果分组分不好,组员的分工安排的不合理,直接会导致我们整节课的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应该以什么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呢?首先,不以班级排名为分组标准。因为名次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强,我们要根据所教授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就可以整个打乱,因为一些学生语文成绩高,但文言文部分比较差,我们要综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其次,同组异质。对于分组,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所以,我们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每个组的人员质量是大致相等的,反之,如果出现差距较大的情况,就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做好组员分工。从以往的实施情况来看,很多小组都是以优等生为主,一些学困生根本参与不进去,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课堂形式从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这些都是不利于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也是不利于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水平的,更不利于小组合作教学价值的实现。
        2合理建设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明确小组任务角色,学会进行合作交流
        在现如今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性格特点方面比较自我,合作精神稍有欠缺,在合作过程中也不善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合作的方法。再加上小学生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性格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即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怎样划分小组成员作为小组教学的第一步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小组成员进行划分时一定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划分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强弱组合。强弱组合是指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组合。教师可以采取以强带弱的方式,如果班级内优秀学生较多可以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划分,如果班级内优秀学生一般则可以按照1:2:2的比例进行划分,保证在分组内部拥有优秀的学生、中等的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让这三种类型的学生互相帮助,从而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互帮互助中能力得以提升。第二种方式则是同等组合。同等组合可以针对中等的学生进行划分,教师在分组中如果一直按照强弱的形式去划分,可能会使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教师可以通过同等组合的方式进行划分,将优秀的学生与优秀的学生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分组,再设定不一样的任务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教师加强引导,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倡导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是任由学生课堂学习,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不具备成熟的身心发展,所以自制力相对较差。在小组合作探究课堂上相比于传统课堂来说是非常轻松的,很容易出现混乱的课堂秩序,往往学生把握不住合作探究的重点内容。所以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明确教学任务,做好充分引导,提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探究课堂,根据文中内容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探究。如,在这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内容,然后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以此丰富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课堂中掌握更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合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一是注意课堂秩序,还有就是及时指导学生交流探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接下来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你们刚才的问题回答地非常棒,那么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在这样的合作探究氛围下不但可以强化生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4合理质疑
        合理质疑是小组合作模式在课堂中应用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们要组织学生合理质疑,在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之后,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还以教学《愚公移山》为例,在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积极之后,我组织学生先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对整篇文章进行尝试翻译,并在阅读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有学生说:为什么愚公要移山?搬家不是更好的选择吗?还有学生说:智叟为什么要嘲笑愚公?还有学生说:为什么说智叟不“智”,愚公不“愚”?还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安排智叟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直接写愚公的故事不好吗?等等,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阐述自己在阅读完之后出现的疑问,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后续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
        5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置过程中必须要确保问题的争论性和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想要快速掌握这部分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的语文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占据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讲教材,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位置,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所有的关注度都在学习结果上,这种重成绩轻过程的学习过程,早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欠缺,思维过于固化,看待问题过于单一,机械化、模式化的语文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低。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通过将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分组,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合作互动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个人学习优势和缺陷,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快速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温景岩.浅析初中语文阅读如何有效开展合作互动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43.
        [2]赵喜成.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开展合作互动教学[J].教育观察,2019,8(37):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