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老师心理适应与调节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   栾桔芬
[导读] 结合多年来对各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情况了解,低年级班主任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栾桔芬
广州市颐和实验小学  
摘要:结合多年来对各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情况了解,低年级班主任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不断地进行心理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调整心态后,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低年级、印刻效应、心理期待、心理失衡
        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低年级(特指幼儿园跨入小学的一年级、泛指小学二、三年级),是适龄儿童接触正规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春种一颗栗,秋收万颗子,对于“幼苗”的呵护需要从生活、学习、心理各方面进行关怀。为做好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心理调整工作,营造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班级氛围,让小学低年级真正成为学习的起步阶段,为今后整个学习生涯树立好良好的习惯,指明方向,本研究从学校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适应与调节出发,为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心理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
        正文:小学一年级作为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培育“幼苗”的“园丁”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印刻效应十分明显,一名优秀的老师,言传身教,在小学生价值观、学习观初步确立阶段,对学生一生影响深远。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咨询师,深知义务教育[1]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一棵树从种子发芽到枝繁叶茂,离不开肥沃的土壤阳光雨露的滋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幼苗一般,生机勃勃,精力旺盛,最富想象力与创造力,柔嫩而脆弱,最需要关心呵护,又最具可塑性。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们直接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帮‘大宝’,如何做好一群孩子的‘领头羊’,让学生们适应集体生活,增进集体感情,形成班级凝聚力,经营优秀的班集体是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在积极努力的工作目标。班主任老师如同一只大鸟带着一群初出壳的雏鸟一般,雏鸟以亲鸟为榜样,以后一生都有亲鸟的烙印。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印刻会伴随着小朋友的一生,因此选好配强调整好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对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群体
低年级与高年级是小学教育[2]的两个终端,一个输入,一个输出。输入的质量直接影响输出的结果。小学低年级作为小学的开端,萌芽期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高素质学生起步于此。老师是“人模”,除了家庭教育外,伴随孩子最多的就是班主任老师,甚至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会对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纠偏。小学班主任是所有老师中,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最懂学生的一个群体。现代教育[3]中低年级班主任更是事无巨细的保姆式管理,与学生的密切相处要求班主任老师有耐心,够细心,掌握与孩子相处的技巧,与家长相处的技巧,通俗来讲要求班主任“懂“孩子与家长的心理。万事开头难,面对全新的开始,不同于小朋友的懵懂,每位老师在接触一年级小朋友的时候都需要谨慎对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在小心翼翼呵护孩子成长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自身的职业准入资格,家长对班主任老师的期待,学校对班主任老师的要求都更高。需要班主任老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出发从事好这一工作,做好这一特定的社会角色。义务教育[4]作为一个健全的体系,班主任老师是这个体系中最活跃的一环,是体系的践行者。作为最活跃的因素,迅速转变角色,进入到这一角色中,发挥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对义务教育的成功起到决定作用。
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期待
        作为小学心理健康老师,与学校各类群体均有密切的接触。由于低年级的特殊性,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成为心理咨询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在于,随着学生学习领悟能力的逐渐增强,每个学期都有新课程的增加,学生要不断的吸收知识,接触不同类型的老师,除主要代课老师外,其他代课老师会随着课程阶段性的加入。每个老师各自人格的特点会传递到学生身上去。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大管家”没有特殊情况会下,一般都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学一直带班到学生毕业。在6年接近12个学期里从一而终。这个时光对于学生及老师,都是一个难忘的成长过程。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的临时家长,是协调各科老师的协调员。要时刻绷紧心弦以高度的责任感作为处理班级各类问题的调解员。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对带好班集体有信心,与授课老师有同心,让学生家长们放心,关怀学生有爱心。因为扮演着多重角色,不同角色下心理活动[5]也不同,需要随时处理复杂的关系,要求班主任老师心理素质特别过硬,随时切换不同的心理状态。

处理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问题,让低年级班主任更好适应这一角色,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成熟自我,内心充实,做好心理调适,成为正能量的“小太阳”,走到哪里都带去满满的精气神,带去活力与朝气,成为小学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重心。
三、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输入
        作为心理咨询师,日常接触到的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普遍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新入职的老师直接接手,二是有一定从教经历的老师担任。在学校工作中,为了让老师更好的适应班主任角色,融入到这一工作中,在正式接手班主任之前,心理咨询师会提前与新班主任老师沟通,让老师们提前接触儿童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告知班主任老师现在一年级年龄段学生心理的主要特点。同时评估一下新班主任老师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一前置环节,进行双重筛选,确保担任班主任老师的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适应力,承受能力,有从事班主任老师这一工作角色的能力条件。
四、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特征
由于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自身也承担授课备课任务,在做好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同步兼顾管理好班级工作,责任重大。经过心理咨询师提前介入,对班主任老师角色深度解读,学校多数一年级班主任很快适应角色,但是也有个别班主任老师。出现了不适应状态,本文从他们对班主任角色适应再适应,如何调节心态出发,从心里颓势转变为积极心态,从他们的转变过程中探究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心理适应与心理调节工作,以期对义务教育[6]初级阶段骨干教师队伍的发展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五、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失衡
        我们从两位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角色适应,心理调节出发,探究这一过程。两位老师状态比较典型,A老师大学刚毕业,性格开朗活泼为人热情,与同事相处融洽,经过岗前培训后,开始担任班主任老师,由于刚入职,本人阅历少,年纪轻,经验在积累中,学校要求又高,尽管该同事在半年时间里尽职尽责,做好了班级工作,但是人也消瘦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她评价是满意的,但她本人半年来感觉压力大,很压抑。B老师原先一直是一位带高年级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同时也是一名好的班主任老师,送走了刚刚毕业的六年级之后,根据安排重新从一年级开始做班主任,在工作中总感觉一年级的学生与上一届学生差异很大,原有的交流方式沟通方法,与现在不搭配,同样的工作感觉没有以往的效果要好。她本人也感觉到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师与两位老师交流后认为,两位同事对班主任这一角色定位没有完全进入,或进入有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适应角色。
六、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心理适应与调节
        让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走出心理低迷期,尽快适应工作角色,在工作岗位上调节自身的状态,成为小学心理关爱的重要方面。在了解到两位老师的情况后,学校心理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持续的关心关怀。针对A老师给,她讲解儿童心理知识,让A老师深入小朋友中间,了解小朋友的各种状态,性格特点,掌握小朋友的基本情况。鼓励她与其他班主任老师进行交流,与各科任课老师进行交流,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了解共同的心理状态。对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家长的诉求,获得学生家庭的支持,同时教她一些心理解压的技巧,帮助他缓解压力,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之后,她更好的融入了集体之中。B老师有丰富的带班经验,但对上一届学生的情感角色中尚未走出,处于感情空窗期,在带一年级时候,需要转换自己的角色。面临从头再来重新建立感情,重新定位角色的过程,经过六年时间,新的家长们思路想法更新颖,需要更多的沟通。心理咨询师了解到她的状态后,指导她通过建立与家长更密切的沟通,深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引导老师走出对上一届学生的沉迷中,认清现有的状态。清空惯性思维,惯性做法,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到工作中去。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在此时扮演了“司号员”的角色,加油助威,成为心理加油站,让老师更好的融入到班主任角色中,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
        结束语:小学低年级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让每一个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老师适应这一特殊角色,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不断地调节心态,以最好的精神风貌,最理想的精神状态投入教育事业中,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 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4]王沛教师教育视野下的教育心理学:贡献、问题与启示[期刊论文]-教育科学研究 2009(07)
[5] 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信息:栾桔芬,女,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教育)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州市颐和实验小学心理学老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