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朱莹珏
[导读] 最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版块的内容纳入到小学科学课程之中。
        朱莹珏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  浙江嘉兴  314500
        摘要:最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版块的内容纳入到小学科学课程之中。本文研究了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策略
        工程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比较晚,尤其是面向小学生群体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作为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起对于小学生的工程技术教育,邓小平同志曾在视察的时候说过“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工程技术教育何尝不是呢?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新型的科技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在小学当中发展工程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
        一、培养小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意义所在
        工程设计是指人们应用科学、数学以及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概念,系统性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过程。这里的关键在于设计,是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执行过程。小学教育当中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引导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科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物理等现象,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设计,并通过实践锻炼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强化对于学生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接触更多“课外”的知识延伸,并且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又能够反过来影响学生平时的文化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针对小学生的工程设计培养更加关于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发展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策略研究
        就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而言,设计到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主要有数学、科学、艺术、健康、信息技术以及综合实践。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围绕综合实践课程展开,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综合利用到数学、艺术、健康、信息技术等的知识,还会涉及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和认知。总之,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科知识涉及面光,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教学过程。笔者结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以及小学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是太成熟,学习动力组成方面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兴趣。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会在实践活动当中“绞尽脑汁”,以此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设计水平。因此作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要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组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将活动进行趣味化改造,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时在活动的设计方面,也要注重活动内容对于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能够紧抓学生的兴趣所在,例如小孩子们对于观察自然界的一些小昆觅食非常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观察蚂蚁觅食行为的“玻璃瓶”,教师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放大镜等工具,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认为蚂蚁可以吃的事物如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等,然后带领学生在学校或者公园中有蚂蚁的地方进行实践探索。利用筷子和糖等将蚂蚁引诱到玻璃瓶当中,然后将准备的“食物”放进玻璃瓶,最后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这样的趣味性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观察瓶”的制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通过整个观察实验的准备、实施、操作、记录以及总结等环节的引导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设计思维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二)结合各学科知识综合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是基于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之上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会的思维能力培养。然后教师要选取那些能够结合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将自身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然后利用思维风暴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利用起来,解决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制作纸书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活动实践。教师为学生准备几张A4纸、胶带、剪刀等,然后让学生制作一个小型的桌子,目标是在桌子上能够放置十本书而不倒。如果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实践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例子给学生以启发,例如纸扇子、纸筒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摸索和研究。实践过程中教师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不要过分关注与学生对于其中物理力学方面知识的理解,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工具进行具体的制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时间活动能够设计到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大量基础知识,如学生要利用纸张卷成圆桶做“书桌”的腿,为了保障每个腿都是长度相同的,学生需要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这就能够将数学知识纳入其中;学生回忆生活中桌子的样子进行制作,想办法保障“纸书桌”的承载力以及稳定性,这就利用到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了将柔软纸张通过折叠、卷曲等处理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刚度的概念之后,学生就会主动发散思维,进行探索和创新,争取让做好的书桌有更大的承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学不仅能够将学生学习到的各种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三)做好实践活动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发展
        通过总结和反思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常识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有关科学等方面知识。教师还要总结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共同研究其可行性,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都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开动大脑,动手解决问题,达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再利用之后的心得体会总结,更好地顺利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设计思路,实施方法等。而且这种总结工作,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指导教师应该怎样调整教学规划,怎样更好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
        总之,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的工程设计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对学生素质的期盼,更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做好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问题的开放性设计[J].教育观察,2020,9(44):113-115.
        [2]刘永贵,徐雯,陈健.基于工程设计的小学整合型STEM课程设计开发[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02):2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