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欢
湖南省汨罗市罗江镇东冲学校,湖南汨罗,414400)
摘要:当前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的概率在不断增大,导致大量单亲家庭儿童的产生。这些孩子在经历过家庭变故之后,尽管表面没有什么变化,但心理上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和焦虑,这些均给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笔者主要就不同类型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一个类似的教学案例入手,提出了相应处理对策,望对未来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学业、心理等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片面地说单亲家庭关系破裂出于什么原因,最紧要的应该是去关心还处于年幼的小学儿童在这一并不完整的家庭中所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研究这一点,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茁壮成长,是教育的重中之重[1]。与此同时,面对当前单亲家庭出现的家庭教育缺失、学业教育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等问题,家庭和学校都要发挥其教育功能,以多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帮助其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共同提升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在这两个层面的质的飞跃。但凡事均有利弊,当人们出现更高的思想意识时,与之伴随的即是对原先旧事物的“抛弃”,体现到家庭生活中就是使得单亲家庭的出现率逐步上升。本文从相关资料中选出两种典型的在单亲家庭中儿童的心理表现类型:
一方面,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的小学生相对比来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家庭教育思想不足,在儿童面临家庭变化的时候,没有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当父母对自己不太关心的时候,儿童内心的恐慌会与过激的行为方式极其容易产生孤独和偏激心理,进而展现出来如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
另一方面,就离异单亲家庭的小学生因为欠缺父爱或母爱,生性都多少有些敏感,比较早熟,也更容易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产生沉闷、抑郁的情绪,在长期无法排解的情况下,对周围的人或者自己都缺乏信任感,不愿意和老师沟通,也不愿意与同学们交往,严重者甚至无法参与社会生活[2]。
二、从学生心理健康类型出发,研究单亲家庭对小学生教育对策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小孩A,他的爸爸妈妈离异,一直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个孩子在课堂的表现非常让人头疼:不讲卫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与学生稍有摩擦就对别人拳脚相加。有一天他忽然跟我说:“我的爸爸嫌我学习不好,是个废物,我不想上学了,念了也没什么用。”我听了非常难过,就问他,那你找过你妈妈吗?”他说;“奶奶说,我的妈妈嫁人了,我找不到她了。奶奶也说我不懂事,老是惹爸爸生气,老师你说,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根本没有人喜欢我啊!”
从这一点上来可以很明显的看出,A产生的日常表现和心理问题大都可以归根于家庭环境的问题。
教师要缓解小学生因单亲家庭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时,一方面可以采取家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状况,可以从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环境、个人感受、症状特征等方面收集个人信息,细致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建立单亲学生的档案[3]。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后,再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这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
所以这样一个无辜的孩子遇到了一个无理的父亲和奶奶,让我心疼之余果断采取了行动。我当着他的面,立刻拨通了手机约他爸爸见面详谈,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到了孩子日常有暴力倾向和对生活迷茫的的情况。A的爸爸也是带着委屈抱怨着:他是我的孩子,我怎么会不爱他呢?他的妈妈不在了,我辛苦的赚钱,为了他身体健康,学业优秀可以付出一切,我有时候口不择言或者控制不住自己打他,也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啊!”。
虽然每个单亲家庭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教师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力度,通过“老师专业的教育指导和解决之法+家长提供信任和无条件的支持”之间的双向配合,弥补孩子因为家庭结构变化而受到的心理打击。所以在我的劝说下,和A的爸爸达成了共识:即要先向孩子道歉,拥抱孩子,鼓励孩子,信任孩子,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并在继续感受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温暖的校园环境的过程中,能自主地放下内心的忧虑、压力等,找回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
除了家庭的因素,教师还要借助一定的专业技巧和教育智慧,为学生提供专业援助,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一言一行,努力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学校教育环境。比如对学生的日常交往沟通要热情而真诚,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处境,多用一些“看起来,你很难过”,“你的感觉是...”“我能感受到你...”“你的意思是...”等容易激发“共情”的言语,让学生觉得自己被理解,被认可,增强倾诉的欲望,愿意更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要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挖掘心理教育内容来及时感染学生心灵。比如在四年级课文《卡罗纳》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让孩子们体会虽然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可是,在他的身边并不缺少爱。然后帮助学生找到生活学习的支点,使其明白与其沉浸在悲痛里,不如和时间赛跑,珍惜身边美好的一切[4]。
结束语
诸多实践案例证明,孩子还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发育程度还不能很好的承受单亲家庭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本文以一个个案为例,总结了正确引导受单亲家庭创伤的孩子的策略:即通过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关系来多了解问题发生的背景和学生的成长史,得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的不完整以及爸爸带来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及时引导家长和学生来解决学生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安全感,在弥补家庭结构缺憾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炳.农村单亲初中生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转化方法[J].考试周刊,2020(96):13-14.
[2]陈晔.用爱守护,静待花开——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39):73-74.
[3]蒋经鹏.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及学习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8):235.
[4]彭金.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J].大众标准化,2020(15):132-133.
作者信息:周欢,女(1990.4.27—),汉族,湖南汨罗人,本科毕业,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