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卓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思想道德良好的人才。虽然目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课堂开展效果良好,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面有待更新。教师应当完善考评机制,突出思政课的中心,从多方面开展思政课的教学,争取为国家培育出全面发展且品质优良的人才。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并不高,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政课堂发展越来越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育出了大量的语言人才,这些学子拥有着超强的交际能力。然而,该专业所要求的交际能力并不单单包含跨语言交流,学生还必须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长远发展。
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培养合格的汉语国际传播人才的需要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该专业的学生所肩负的是国家的任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学好我国的母语,还要掌握一套超强的交流技巧,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语言专业的人才十分紧缺,这就增大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压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语言人才需要具备很多基本条件,首先,面对当今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需要具有格外坚定的政治立场,时刻谨记维护国家的利益在先。面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该专业的人才需要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该专业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避免谈话过程的枯燥,这些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课堂的育人目标。教师在开展思政课堂时需要明确思政实践方向,如果实践方向错误,很有可能造成努力白费。试想,如果一幢高楼没有打好地基,那么高楼即使再高也很难站得稳。我国对语言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教师应当对人才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培育出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国争光。
1.2 丰富和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需要
传统的思政课堂教育模式比较刻板,思政专业的老师只负责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然而,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培育出高质量人才的。由于课本上的知识比较笼统,思想内容的概括比较宏观,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政课堂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该灵活多变的采用新型教学手段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政专业的教师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专业知识,而应该兼顾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所学的主专业相互结合。由于思政课堂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且内容比较零碎,教师可以选取明确的课程板块进行教学。例如: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所开展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文学元素,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要对文学方面有所侧重,避免教学内容“一锅粥”。教师组开展的思政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专业之上,如果脱离了学生所学的语言专业,那么就会形成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相互分离的局面,这种情况将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的均衡发展。
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思政包含的内容
2.1 优秀的传统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我国的智慧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过年吃饺子是我国长久以来的节日习俗,起初,这仅仅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经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广泛传播,不少外国人也开始模仿这一习俗。这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我国的国际地位,更体现出外国人民对我国文化价值的一种肯定。古诗也是我国历史名人所留下来的精粹,从前的古诗不被世人所知,经过我国的不断发展和外交人才的努力,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儿女都开始对古诗进行学习。由此一来将会激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从而更加坚定地完成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2.2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课堂来说,培育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首要任务,只有学生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有资格从事国家级任务。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从事该专业的人才需要经常的接触外国文化,由于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迅速,该专业的人才面对着不同的国家文化时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信念,明确自己需要坚持的道路。不管国际形势如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都需要坚决抵制错误思想,拒绝外界所带来的误导和诱惑。教师在开展思政课堂时一定要以此为立足点,树立学生坚定的思想信念,使学生面对多元化世界时坚持正确的选择。
2.3 良好的心理素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的主要工作就是语言交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交流的底气,教师在开展思政课堂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锻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交流会,通过见习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成立辩论小组,辩论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手段之一。由于辩论会普遍十分激烈,因此,辩论会十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学生面对自己没有准备的说辞时,他们必须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临危不乱地随机应变才能取胜。因此,学校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育。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在我国工作,有时还需要在陌生的国家出差。当他们面对陌生的地区和群体时,必须具有强烈的心理素质才能全力排除外界影响因素,保证工作不受影响。
2.4 团队协作精神
每一个人的工作都避免不了与团队配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是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保持与团队的交流。由于该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内容也十分复杂,许多工作都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完成。想要开展一次完美的语言交流会,避免不了材料的收集、稿件的整理、稿件的修改和交流练习。因此,该专业人才需要全力与同事配合才能保证交流会的展开。并且该专业人才所面临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国外展开,团队的相互协作也有利于工作人员适应环境,更好地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
2.5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果该专业的学生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则很有可能被社会淘汰。当今世界的发展脚步十分迅速,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职场中应对自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不仅需要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还要学习面对不同国家工作者时需要如何交流。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在面对国外工作者时无法完全化解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型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提高。近年来,慕课成为当代大学生网上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该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是没有固定界限的,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中可以听到不同名校的老师讲课,学校可以大力推广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拘泥于一种课堂。只有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面对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3.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政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更新刻板的教育理念,将思政课堂的育人工作贯彻到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化和交际技巧,虽然主专业的知识重要,但绝不能轻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思政教育的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身上的重任,为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
3.2 建立和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
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于我国大学的思政课堂采用的是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关注到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因此一个完整的考评机制十分重要。通过考评机制可以了解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3.3 提升专业教师课堂思政的素质和水平
由于我国大学所设置的思政课堂课时较短,教师在设置教学计划时需要根据课时和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压缩教学,还有一些教师将思政课堂和专业课相互分离,这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不够的表现。因此,学校在对思政教师招聘时需要严格筛选,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实践路径,将教学体系逐渐完善,使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相互结合,为国家培养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以汉语国际教育推进文化传播[J].光明日报.2019(14):6.
[2]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24.
[3]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