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阶思维 提升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魏娜
[导读] 高阶思维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而小学阶段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魏娜
        威海市明湖路学校   264200
        【摘 要】高阶思维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而小学阶段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让学生通过与自己、同学、教师、作者、生活对话,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充分点燃情感与智慧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的平台。
        【关键词】高阶思维;自主学习;拓展思维;实践真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多种能力体现的课程,教师应该以语文教学为契机,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此他们认为语文教育是可控和独立的空间,并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习惯于构成内部教育系统。 因此,学生思维能力仅仅从教科书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释。但是,先进的思维是相对开放的,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与外部环境接触,语文教师不能总是跳不出课堂,从而封闭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过于碎片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始终考虑的就是“教”,一直在思考为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内容。正是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师无法把握教学目标,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情商的培养。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碎片化,缺乏整体的教学观念,只是对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规划,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形成。
        (三)单一的教学方式
        许多中文老师的教育观念过于单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的反复训练,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机械地将问题的答案传达给学生, 导致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相对简单的状态下,这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肤浅含义,而且使他们无法深入地探索知识的本质,也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商,从而导致无意义的语文学习。
        二、发展高阶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策略
        (一)与自己对话,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预习做得扎实,课堂上学生才能根据教师的讲解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时学生不但能用已经学过的方式方法解决生字词,而且能在反复读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脉络,找出喜欢的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并通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文章中自己读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用喜欢的方式作出标注,以便在课堂上解决。

例如,课文《荷花》的教学,教师则应认识到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的作用,进而积极的围绕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教学提问,使学生逐步提高课文学习有效性。
        (二)与同学对话,拓展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小组合作交流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自主预习成果的检验过程。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守株待兔》,该篇为寓言的教学,则可引导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标记下来,并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讨论。通过该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三)与教师对话,提升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论不休,眼看就要失控了,这时“和老师”登场了,是控制局面,而不是煽风点火,而让这个气氛更加紧张。如在《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和谈话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们知道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同学们记得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学的另一首古诗《草》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们上课时的注意力。利用提问进行分层教学,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善于把控提问的难度,比如,对于语文学困生来说,问题的设置要相对简单,问题的答案也要相对容易回答出来;在提问学优生的时候,老师则要适当的增加提问的难度,问题的答案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能回答出来。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时候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中增强对老师的信任和喜爱。
        (四)与作者对话,洗涤心灵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更应该通过文章美的熏陶,洗涤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草原》这节课内容的过程当中,便带领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间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分析与欣赏文章当中的部分优美语句,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达到训练学生写作对话能力的目的。
        (五)与生活对话,实践真知
        实践出真知,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每篇文章的创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教师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挖掘、探究。例如,在学习《白杨》这篇课文时,文中讲述了戈壁滩上的卫士—白杨,通过文章中文字的描写,能够为学生构造出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场景。在这一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可以将两幅白杨的图片呈现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做出仔细的观察,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幅白杨图片与课文讲述的内容有何相似之处,并要求学生组织语言做出详细的描述。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他们在不断的思考中组织语言形成思路,最终促使自身语文习作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只要教师的目标明确,在上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认真实施和紧密整合,从而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的氛围,点燃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语文课堂就会成为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沈之菲.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高阶思维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
[2]支丽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6).
[3]毛海鹰.为高阶思维而教———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