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实践与探究—以“牡丹资源”运用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冉小倩
[导读] 环境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具有隐形教育的功能,促进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冉小倩
        重庆市垫江县教委示范幼儿园408300
        摘要:环境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具有隐形教育的功能,促进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本文以本土资源牡丹为视角,将牡丹融入到幼儿园环境中,有助于传递地方特色文化,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并阐述了从统筹布局,创设“丹雅”环境;提炼内涵,
渲染“丹情”环境;发挥潜力,造就“丹育”环境来创设幼儿园环境。
关键词:本土资源;环境创设;牡丹
        引言: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一切条件的总和[1]。《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2]”。垫江县教委示范幼儿园致力于牡丹游戏课程化的建构与实施的过程中,以探索牡丹花为载体,将牡丹文化渗透在幼儿园的环境之中,打造牡丹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发现和感受家乡牡丹的文化和魅力。
        一、统筹布局,创设“丹雅”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幼儿成长的“无声之师”。幼儿园在打造环境时应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沁润作用。以牡丹花为视角,对幼儿园的园内及班级作统筹布局,打造具有“牡丹国色”的环境,激发幼儿共同参与牡丹课程环创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就地取材,园所环境彰显牡丹国色
        美丽的垫江是牡丹的家乡,孕育着丰富的国花牡丹。在垫江县教委示范幼儿园的园内打造了50米长的牡丹花圃,种植了不同品种的牡丹花,还选择了与牡丹相关的简单诗句,以最形象、直观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牡丹文化,呈现牡丹的魅力。操场上的大型玩具都装饰着各色颜色的牡丹花之星展示牌。教室外走廊的吊饰根据每层所处幼儿年段不同所选取的装饰不同,一楼是挂有牡丹图案的扇子,二楼由幼儿创作完成的牡丹花筒,三楼是千姿百态牡丹图案伞,四楼是颜色各异的牡丹花。通过周围良好积极的环境,幼儿能够在这些氛围中更好的促进其认知与发展。
(二)因班而创,班级环境展现牡丹魅力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各班教师从本班幼儿实际出发,创设了不同的牡丹环境,让幼儿在探究中获得关于牡丹的文化和知识。各班创设了“牡丹歌剧院”、“牡丹美食坊”不同的牡丹主题教育环境,有牡丹诗歌及创作的展示、也有牡丹绘画作品的展示、还可以品一品清香的牡丹花茶、尝一尝美味牡丹花饼等。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性、艺术性、互动性、参与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等环境创设的共性原则[3]。例如,主题活动“牡丹茶艺吧”让幼儿在操作中了解牡丹花茶的功效,知道了家乡的牡丹还可以用来泡茶,同时还渗透了中华民族的茶文化知识。
        二、提炼内涵,渲染“丹情”环境
         乡土资源的内涵是浓浓的乡土情,每一株牡丹花在绽放的过程中都向幼儿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在牡丹活动中,将“情”融入到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与牡丹对话与游戏,感受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一)基于活动,探索“丹意”
        幼儿与大自然进行亲近与交流,可以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

因此,遵循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根据2-3月《牡丹生长园》、3-5月《牡丹花卉园》、4-5月《牡丹花语》、6-10月《牡丹创客园》、11-1月《牡丹美食园》设置相应的牡丹主题活动,例如主题《牡丹花卉园》班级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牡丹长廊观察和探索牡丹花由花蕊、花房和托叶等构成,牡丹花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品质,例如白牡丹象征着高洁,绿牡丹象征生命等。幼儿与牡丹互动中,体悟到生命就如牡丹的生长过程一样经过了种植-发芽-长叶-花蕾-开花-凋谢。以幼儿与牡丹的成长“情”为线,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丰富幼儿的情感生活。
        (二)基于游戏,体验“丹趣”
        游戏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4]。幼儿喜欢在游戏探索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例如“丹叶小天地”这是幼儿自己参与布置的主题墙,有用牡丹叶拼出来的动物形象、人物、植物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创作其他的图案,把静态的墙面环境动态化,满足了幼儿的再创作。
        三、发挥潜能,造就“丹育”环境
        环境具有育人的功能,通过环境课程让幼儿受到熏陶,沁润牡丹文化,传递牡丹情感。环境创设的构建应多样化,满足幼儿的自主探究。激发幼儿探索认识家乡牡丹的欲望,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及家乡的美好情感。
        (一)区角环境,以探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5]”。如“牡丹变变变”区角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长度、软硬、牡丹花图案的纸及颜料、装饰等,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作出属于自己心中的牡丹并为其代言。丰富的区角游戏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牡丹的秘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情感、能力等均衡发展。
        (二)主题环境,以美育人
        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人,随着牡丹课题的的不断深入探究,主题环境也见证着幼儿的成长与进步。例如,大二班创设“牡丹儿歌创编”主题墙,体现了幼儿对家乡牡丹的喜爱之情,诠释了幼儿对牡丹文化及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大三班创设的“牡丹绘画展览”主题墙展示着不同颜色、形态的牡丹来源于幼儿的作品,展现了幼儿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主题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向幼儿呈现了牡丹的姿态美、文韵美,造就了丹乡最美小能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土资源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应结合本土资源,积极的组织和开展本土文化教育,将丰富的本土资源,具有特色的地区文化,融合到环境创设和教育教学中,传递地方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曾瑶,刘河燕.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8):107-110+118.
  [2]张磊,陈艳荣,靳晶晶.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以河套文化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9):155-157.
[3]黄阿香.基于“木偶文化”融合的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策略——以泉州市刺桐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3):15-19.
[4]杨心怡.绘本故事中渗透幼儿性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231-232
[5]李莉.生命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养植”活动优化思考[J].成才之路,2020(32):106-107.
重庆市2019年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19JGY09)阶段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