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    黄文凤
[导读] “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满足一些家长的需求,提前为幼儿提供小学化教育的趋势。
        黄文凤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幼儿园343200
        摘要:“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满足一些家长的需求,提前为幼儿提供小学化教育的趋势。在这种误导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学前班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甚至一些幼儿园在学前班中使用了小学教科书来满足父母“让孩子早点读书”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下,幼儿的欢乐本性被剥夺了。因此,有必要克服“小学化”趋势,让幼儿进入自由空间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关键词:治理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合理路径
引言
        就目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对幼儿的管理手段,都逐渐向小学化模式靠拢,没有充分考虑幼儿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规律,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管理模式难以让学生接受,为幼儿带来了过多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出现抵触行为。出于这一点,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展开研究十分有必要,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使幼儿教育回到正轨。
一、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不科学
        为了满足幼儿在成长中自身的需求,许多幼儿园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无非是让幼儿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种强化的教育让许多幼儿提前接受了自身能力之外的知识内容。他们并不能真正学到与自身接受能力相关的教学。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幼儿自身对于学习的正确认识,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影响了幼儿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表达。“拔苗助长式”的引导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超前的错误引导。
        (二)教学制度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另外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规章制度上采用小学化的要求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情况根据小学的课时安排来制定。正常情况下幼儿园每天的课时数量应当在2~4节之间,具体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则应当根据大中小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来制定。但是部分幼儿园每天的课程安排几乎与小学无异,幼儿每天大约有6节课的时间在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游戏时间与活动时间明显不足。并且每节课的课时也长达40~50分钟,完全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种制度的规定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具有特殊的身心特征,成人不应出于功利目的而剥夺幼儿的幸福。一线教育者还需要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教育目标与教育过程之间的关系、教育传统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教育内容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做好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教育,防止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幼儿施加压力带来负担过重。强制性的灌输和无限的压力以牺牲幼儿的娱乐为代价。

总之,从分析的各个方面来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教育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取的。对于幼儿来说,写一些作文和解决一些算术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只要求在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真诚、乐观、自信、宽容等就可以。这样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从教育部对幼儿教育的相关指示来看,幼儿课程需要以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为主,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升幼儿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心。教育部门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位教师都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宗旨和精髓,可适当加强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深入了解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对家长进行普及,通过家长和教师的配合,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让其明白幼儿教育真正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日常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和幼儿教育有关的活动,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教学内容,从源头上阻断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
        第一,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尤其是一些民办幼儿园、农村地区幼儿园,要规范其办学行为。对于部分不符合办学要求,未达到幼儿园办学条件的要督促其整改,严格禁止非专业幼教人员从事幼儿教育。第二,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详细的教学标准。例如,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作息时间、教学内容等都要具体规定,发放统一的教材,严格禁止幼儿园教育步入小学化的教育误区。
        (四)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并未试图打破幼儿教育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种类型的教育科学联系起来。实践表明,幼儿教育必须重视与小学教育的正确联系,这样才可以使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为入学做准备,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以身体、智力、道德等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第二方面是开展幼儿园教育要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训、优质学习、学习技能培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意识、创新创造能力等,对其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家长、社会、教育机构、幼儿教师以及行政部门等都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组织教学活动,还幼儿的成长一片自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少婷.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观察[J].智力,2020(09):38-40.
[2]范瑛.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探索[J].知识文库,2019(20):85+87.
[3]段代英.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