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中学数学课堂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景,对初中生数学体验存在长期影响作用。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和生活实际,为初中生创设满足初中生体验需求的生活化课堂背景,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以及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实践中进行促进初中生数学知识实践的竞赛活动,为初中生预留出学习数学知识、运用知识原理的应用题练习时间,让初中生在竞赛活动中了解自身学习成果,在自由时间内完成对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课堂;数学知识
引言
中学数学课堂是讲究数学学习规律的自主性课堂,对初中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方式有一定要求。教师要理解初中生在知识储备和习题练习等方面存在的经验难题,应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必要的生活化课堂背景,对初中生进行数学知识内容和数学解题思路上的教学引导,增加数学课堂的初中生学习体验和活动体验,使初中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参与班级内部数学竞赛活动,实现数学教材知识的灵活性课堂教学。
一、创设中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背景实践
(一)运用数学教材创设背景
初中生学习数学,需要兴趣来引导。教师要让数学课堂贴近初中生学习生活,增加有趣的师生互动环节,帮助初中生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原理,使初中生能够热爱数学并学习科学的数学解题办法。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初中生创建解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背景,引导初中生完成对数学解题原理的课堂知识应用,让初中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学习乐趣。中学数学教材已经脱离阐述简单数学原理的理论内容,逐步向讲解知识方法的重要过程发展。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图形时,能够发现教教材所列举的图形问题大多与函数相关内容,需要初中生对图形中涉及到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列举中考数学出现的三角函数问题,画出具备数量关系的几何图形,对图形已知边角进行标注,让初中生在验证边角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处理三角函数问题所要了解的几何数学知识。
(二)运用生活实际创设背景
初中生学数学学习应当理解数学知识,并具备使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基本判断能力。中学数学对初中生的数字运算能力有所要求,需要初中生根据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规律,完成书面应用题问题处理和选项题数学关系验证。在有理数运算法则中明确规定了,零是没有意义的数字,不能当做分母被除尽,在零作为与其他数字相乘的符号时结果为零。那么教师在为初中生讲解此部分知识原理的数学课堂中,要对初中生的数学运算速度和运算正确率进行严格要求,避免初中生数学运算基础对他们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阻碍作用。生活中能够运用有理数运算法的消费场景有许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场景巧妙设置课堂数学背景。比如说某天小明到街上去买香蕉和苹果,一共消费200元钱。假设苹果10元钱一斤,香蕉20元一斤,小明买了20斤苹果回家,请问他买了多少斤香蕉。结论就是小明花10元钱买了20斤苹果,总共消费200元,他没有剩余的钱能够买香蕉,所以他买了零斤香蕉。这就是通过验证数学关系,而使用数学运算法则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促进中学数学课堂的初中生体验实践
(一)组织数学课堂的初中生竞赛活动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初中生教育工作,要重视初中生在生活化背景中的体验程度,组织初中生参加班级内的数学竞赛活动,鼓励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知识原理,让初中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竞赛活动的初中生参与门槛,帮助初中生了解能够在生活中应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创设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竞赛场景,使初中生能够在活动体验中,了解必要的数学知识原理。中学教材会涉及到大量的方程式应用题,老师可以把初中生处理应用题的整体过程必要竞赛内容,要求初中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应用题解答,并进行初中生应用题正确率的整体性统计,帮助初中生了解他们自身水平在同龄人在处于何种段位,也诱发初中生的学习进取心和活动体验感。教师要在竞赛活动中总结初中生们存在的学习问题,为他们普及应用题解答的方程式整理过程,让初中生能够理解整式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帮助初中生形成学习方程式重要知识的数学思维,引导初中生自学中学数学教材内容和相关性知识,对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的知识应用过程,进行以数学思维和数学符号为主体的课堂指导,使初中生逐步具备处理各类数学问题的竞赛能力。
(二)增加数学课堂的初中生自由时间
教师要重视初中生的课堂体验过程,为初中生安排能够自由活动的课堂学习时间,使初中生能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时间进行数学知识的整体化学习。部分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小学数学阶段,他们不能对初中运算法则存在正确认识,仍旧采用小学数学中“先加减后乘除”的运算顺序,完成对方程式应用题的解答思路整理。这让初中生不能够应对复杂应用题中的数字关系,影响初中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式的相关性运算知识和函数知识。教师要确保初中生在知识学习方向上的合理性思维,避免初中生用简单思路处理复杂问题的单一性数学逻辑,对初中生进行应用题数学问题的反向推导教学,增加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由学习时间,使初中生能够在大量的应用题运算过程中,理解数学思维对方程式应用题的解题影响。老师可以为初中生推荐数学教材的课后习题,让初中生不断练习数学运算法则和数学运算公式,并对初中生错误使用数运算公式的应用题解题过程进行课堂讲解,把复杂的应用题数学问题拆分为一个个短小的生活片段,诱发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性思考,使初中生在解决应用题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结语
中学数学课堂对初中生学习方向存在科学要求。教师要创设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背景,围绕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为初中生准备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教案,帮助初中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正确解题思路和科学应用方法,使初中生能够独立处理应用题数学问题、检查解题运算过程,对初中生课堂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推动中学数学教学在初中生习题指导方向上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文永. 让数学走近生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9):0147-0147.
[2]刘兴宇.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创设之我见[J]. 女报:时尚版, 2020, 000(002):P.1-1.
[3]黄春玲. 初中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7):P.279-280.
作者简介:刘洋(女;1988年11月20日),民族:汉,籍贯: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学历:本科,职称:中一,毕业院校:廊坊师范学院,工作单位:廊坊市第十二中学,毕业专业:心理学,研究方向:《创设生活化背景,促进初中生数学体验的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廊坊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创设生活化背景促进农村初中生数学体验实践研究”,课题批准编号:2018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