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蓉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 610041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虽然小,但已对生活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数学的传达,让学生明白数学其实和生活是相关联的,让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就小学数学借助生活化教学优化自身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希冀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学生能够熟悉掌握数学知识,也要做到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一目的,这就需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教师能够进行高效教学的前提。数学固有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维逻辑性和推理严谨性,小学生的年龄段正处于心智没有发育完全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很难深入,而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整体偏向于理性思维,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矛盾。但是将小学数学生活化却可以很有效的解决这一个问题,它可以起到一个调和作用,将数学中的重难点趋于简单化,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同时,这一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领悟数学知识和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拥有热情,产生动力,并且逐渐将以往在学习上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从而保障今后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解决难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到处都包含着数学,数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是枯燥性的,比较死板,如果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生活化,并选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将课堂的质量相应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的程度上把握学习内容。如果仅凭课本上的内容来讲课的话,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以到位,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中的内容运用到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相融合,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更加细致,进一步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将情境内容变得生活化
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和开展过程中,其知识内容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
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科学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对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总结,然后有针对性的传授给学生,学生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亲切的感受到熟悉的生活氛围,并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对生活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应该深入的对学生个性进行了解。因为每位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其特点也会存在差异。因而,教师在对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合理的对情境进行选择。
(二)将数学理论生活化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在课本中有一些数学理论,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消化,没有办法更好的理解,而理论体系的搭建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数学中的理论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中的理论体系。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的公式时,老师先让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体积为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在上课时让同学们先将三个小正方体拼接起来,这时长方体的体积就是三个小正方体的总和,也就是三立方厘米。然后再让同学们将六个小正方体拼接起来,此时的长方体体积也就是六个小正方体体积的总和,为六立方厘米。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多拼接几次,经过反复对比和推敲,学生们不难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类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宽和高之间的乘积,然后老师可以做总结性的讲解,分析对比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和体积公式之间的区别。
(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这门课程看似枯燥,实则蕴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将数学问题转变的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门教学艺术,这种教学手段应该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充斥着各式各类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不能更好地独立解决,教师在这时应该考虑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变成让学生们感兴趣的形式。当然,数学问题从生活当中产生,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解决问题时,应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再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把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以及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将问题转化得富有生活气息,发展学生们的事物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都包含着数学,而数学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的问题中有一类比较贴近实际生活,比如,公交车上除了司机本来有十位乘客,到了第一站后上来了三个人,没有人下车,在第二站下去了五个人,又上来了两个人,到了第三站下去了七个人,又上来了四个人,到了第四站没有人上车,有三人下车,第五站又有五人上车,没有人下车,求此时公交车上除了司机还剩几个人。像此类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模仿,请相应数量的同学上讲台,模拟公交车上人数增减的情况,在模拟完毕之后,让其余的学生们数一数讲台上还剩几位同学,剩余同学的数量就是该问题的答案。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进行,需要提高教师与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充分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并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对其进行改进,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仁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27-28.
[2]郑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