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现龙
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召忽小学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地寻找更优化的教学途径,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数学学习的参与热情。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不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那么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畏难的心理,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式,能够大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数学教学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创设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完美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情境教学法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因此,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情境,将其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符合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情境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情境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其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相比于过去的讲授教学,情境教学法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情境的时候,要确保其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在形式上作出创新,带给学生新鲜感。同时,情境应当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将学生吸引进来,才能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对于实际生活较为熟悉,根据这一特点,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对数学产生学习积极性。利用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在实际生活在当中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对数学学习更加重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且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难题和问题,从而提升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创建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带领学生进入到虚拟的生活场景中,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师提出问题:妈妈拿出了10块钱,想买几个苹果,苹果2元钱一个,那么妈妈能够用10元钱买几个苹果呢?学生:5个!10元钱能买5个苹果!教师:对,10元钱能买5个苹果。回到家以后,妈妈把苹果分给了小方和小强两个人,每个人能分几个苹果?学生A:5个苹果分给两个人。一个人能够分2个!学生B:还剩下一个!教师:对!我们用除法算式写出来就是,5除以2等于2余1!……通过生活场景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数学学科的建立离不开生活场景的创设,而任何一个生活场景中也都有数学知识的影子,只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仍然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要利用孩子在这一时期的特点,选择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孩子熟悉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的形状,使他们学以致用。第二,问题的创设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没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没有灵魂的,学生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些许成就感,但时间一长,这种成就感就会消失,并且不会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挑战性应当是适度的,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第三,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层次性。教师创设的问题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因为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体现问题的深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三)创设多元迁移情境
学习迁移是指的一种学习方式对另外学习方式所造成的影响,这其中一部分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一部分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学生们所得到的积极作用越大,证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越强,也说明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只要学生们进行学习,则一定会有迁移的存在,因为互相独立的学习情况是不存在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之间的一种迁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们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看做一门艺术,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将其展现给学生们,激发班级内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可以掌握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促进学生们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式较为简单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调,通常是从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需要发生一定的转变。活泼爱玩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一大特点,在数学课上,许多学生不能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容易出现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的情况,对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化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构建出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情境当中,形成愉悦的学习体验,获得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动物卡片,并写上相应的数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教师随机说出某种动物及数量,拿着对应动物卡片的学生需要站起来,说明卡片上的数量及其与教师所说数量之间的差。如教师说“97只兔子”,而兔子卡片上的数量是22只,学生就需要说出算式:“97-22=75”,或者也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算式。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形成更高的兴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数学游戏的快乐,在快乐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并将自己置身于这种情境,以更加专注的学习态度落实学习活动,保证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以更加主动的方式理解消化知识。教师要在其中扮演引导者,配合适宜的方式方法,让教学情境的知识点直观化、简单化作用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冯淑慧.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31):34-35.
[2]李凤.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22-123.
[3]张镜.小学数学教学情景课堂的创设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94.
[4]林光凤.浅谈小学数学中情景教学的创设[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57+61.
[5]程凯.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