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王红侠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要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王红侠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联盟三路,联盟小学712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要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倾听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能够增加学生的思考能力。倾听可以使人了解自身不足,及时改正,还通过倾听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灵感,激发思维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倾听能力;培养
引言: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比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倾听教师讲解的积极性不高,在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比较低,这也是学生课堂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落实,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传授,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最成功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的思考当中,突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想要提高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参与积极性,就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不断对话、提问和交流来完成,进而出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能够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能通过倾听得到其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学生深入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倾听的现状分析
(一)注意力低下,容易走神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理严重,在课堂中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注意力低下,容易走神的情况。小学生不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倾听能力比较低。甚至还有一些同学由于课堂中老师讲解的内容不能吸引其注意力,在课堂中挑皮捣蛋,哗众取宠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导致数学课堂的效率低下,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提升。这也是学生倾听能力低下的表现。
(二)耐心不足
        由于小学生的好动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喜欢踊跃表现自己会的问题,想要优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老师已经点某位同学回答问题,但其他同学还继续举手回答,甚至起立抢答等等,这导致回答问题的同学的意见得不到很好的倾听,也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耐心去听其他人回答问题,在其他同学起立开始回答时,就开始插话打断他人,只想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造成回答问题的同学表述不清楚,想要倾听回答的人听不清楚。这种没有耐心、缺乏倾听能力的课堂表现,对数学课堂的效率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影响教学的效率,也会扰乱他人的学习。
(三)装作会倾听
        小学生在刚刚进入课堂中时,都会努力听老师的讲解,表现出专心听课的样子。对此,大部分老师会觉得学生会认真听课,拥有比较强的倾听能力。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会如何听讲,只是装作会倾听的样子,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只是装作听课,实则在走神,造成老师点名让他回答问题,却回答不出来的情况。这种学生装作倾听的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比较普遍,形成左耳听、右耳出的状态,影响数学的教学效率,也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中逐渐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在实际落实当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学生再集中讨论时说其他话题、课堂回答问题混乱等情况,导致课堂氛围杂乱。这与学生的倾听能力有着重要联系。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设计情景问题,激发学生倾听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对数学课堂中的一些枯燥无聊的知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再加之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倾听数学课堂的内容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与新课改内容相结合,把获得知识、模拟体验、实践探究作为课堂流程,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如设计情景类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节奏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听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中的“混合运算”时,可以设置同学去买文具的场景。教师可以假设“学生去文具店买文具,需要买三个备课本和一个英语本,一个备课本一元,一个英语本两元”,随后提出问题“这位同学一共需要带多少元钱去购买?”或者“学生去购买数学本,文具店数学本原价一本三元钱,五本十元钱”,然后向学生提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还可以给学生固定的金钱数,让学生去买早餐,根据教师所给出的菜单设计出自己的购物清单,并根据清单列出所对应的算式,最后与同桌进行交换,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他人的设计思路和思维方式,开阔自身视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倾听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耐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由于小学生天性问题,大部分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自己会的问题喜欢进行抢答或者直接进行回答,没有尊重老师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的意见,或者在他人回答问题或讲解时进行插话等行为。这不仅突出显示了小学生的耐心不足,也表现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制定班规或评价等方法,从一开始的强制性转化为习惯性,把教学评价的职能从甄别转化为促进发展,培养学生的耐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对于课堂上一些急于表现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带有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对他说“你真棒!马上就有思路了,但是,要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再进行发言!”还可以说一些带有奖励性的语句,引导学生静心听讲,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讲解的观点将结合在进行回答,最后回答正确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奖励一颗小红花或五角星。或者制定班规,规定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能继续抢答或表达观点,违反规定者要给回答问题的同学道歉等,引导学生明确认真倾听是一种尊重人的行为,久而久之,让学生形成一种倾听的习惯。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礼品作为认真倾听的奖品,如糖果、“倾听小可爱”奖状、文具等。每周为上课认真倾听的同学颁发奖励,尤其是对于能够倾听其他同学观点和意见的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耐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悉心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虽然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成熟,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接受老师的悉心教导。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的核心理念,通过细心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了解倾听的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倾听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提示语,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讲解“年、月、日”这单元时,可以利用游戏“老狼几点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同学通过观察教室的时钟说出时间。对于一些上课经常走神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下对其进行单独谈话,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在课堂中教师也要起榜样作用,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不打断学生,可以利用表情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肯定或否定。教师还可以在讲解完之后,每次提问一个学生总结课堂中学习到的内容,而后再让其他同学说出与这位同学不一样的意见,并对回答不出来的同学进行一些惩罚。这样能够极大地减少学生的走神次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结论:总之,提高倾听能力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其倾听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龙.让学生拥有一对金耳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3):17.
[2] 汪庭萍.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倾听能力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5):34.
[3] 童兴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探析[J].读天下,2019,(24):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