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
商丘市梁园区特殊教育中心 476000
摘要: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方与普通儿童相比,有独特的特点。他们认识物体的顺序可能与普通儿童不同,他们感知事物时,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只关注一个细节,而不是一个整体,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联系,迁移能力弱,学习动机水平低。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孤独症儿童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的目标是发展社会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语言能力。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 认知能力 知识
认知能力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能力,包括能感觉到外在的人、事、物,能认出这些事物都是什么,能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能解决各种问题等。认知能力是一项综合并且基础的能力,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与之息息相关,认知能力对儿童的各项发展十分重要,但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方与普通儿童相比,有独特的特点。他们认识物体的顺序可能与普通儿童不同,他们感知事物时,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只关注一个细节,而不是一个整体,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联系,迁移能力弱,学习动机水平低。也有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更倾向于利用视觉信息来学习,所以在游戏或干预过程中,老师可以多使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
下面以我校孤独症儿童孙某某为例,浅谈一下关于孤独症儿童学习数字4的一些具体方法。
孙某某,男,8岁,认知能力差,有语言,但不会与人交流,常常是鹦鹉学舌或者自言自语,很多语言家长、老师都听不懂,说话语调异常,经常无缘无故尖叫,情绪不稳定,暴躁时会打自己的头,打家长老师,掀桌子。在学习数字时,发现孩子只是机械性的模仿说数字,并不理解数字的意义,不会点数。针对孩子这一特点,我使用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采用游戏的方式运用分解式尝试教学法来实施教学。
第一阶段:玩游戏,初步认识数字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孤独症儿童更是如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知觉能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初步认识数字4,所以我在教“认识4”的时候,我便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水果进行教学,创设了“我是魔法师”的问题情境,先多媒体出示4棵漂亮的树,问你愿意把它们变成喜欢的水果树吗?然后问:“我们每天发加餐,发的最多的水果是什么”孩子说是“苹果”,然后我用课件演示变出了一棵苹果树(4个苹果),并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吸引学生注意,让孩子模仿老师的动作点数,孩子如果做对了,就表扬他,如果有困难,老师就再次示范怎么点数,然后再让孩子尝试。接着问孩子还喜欢哪些水果,然后让孩子模仿老师的动作,让他做魔法师,把其余的树分别变成了桃子树、橘子树、梨树(4个桃子、4个橘子、4个梨)……
过程中孩子有抵抗情绪,老师会辅助完成,并及时奖励,鼓励孩子完成,辅助、奖励逐步减少。
等孩子掌握了数量是4的物品可以用4来表示后,还可以增加难度,因为最初老师给学生呈现的都是让学生数一数数量是4个的物品,现在可以呈现给孩子数字4,让他从不同数量的物品中,找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如果孩子有困难,成人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包括:演示点数的过程、手把手地教孩子点一个数一个、语言指导等。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成人逐渐减少帮助。
第二阶段:学习迁移,感知生活中的数
学习数学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孩子认识了数字4之后,为了让孩子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生活情景,尽量让学生在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获得知识内容,达到学习目的。在强化训练环节时,我设计了”小警察寻找调皮的数字4“游戏,我先出示一个电话机,问:“调皮的数字4跳到了电话机里,你能当小警察把它找出来吗?”学生会说:“能”并找出数字4。我再出示汽车牌照,说:“数字4现在又跳到了汽车牌照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然后出示计算器、门牌号、遥控器……。过程中孩子如果不能独立完成,成人可以辅导完成,并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
第三阶段:拓展思维,用小棒拼图形
为了进一步认识数字4,促进孤独症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来做一个“我的小手最灵活”的游戏。老师准备一些相同长短的小棒,从中取出4根,然后用4根小棒拼一个正方形。让孩子模仿老师的动作,也用4根小棒拼出一个图形,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拼出多种不同的图形,及时表扬奖励,并要求学生指着图形说出名称。当学生能成功地拼出一种形状时,再增加一种,直到学生能够多次将4根小棒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小旗子等不同形状。
当孩子完成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将逐步从单纯的图形过渡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找一找家里哪些地方有数字4,哪些物品的数量是4,也可以利用身边各种事物进行学习。
通过以上分解式的尝试学习,孙某某基本能从众多数字中找出数字4,数出数量是4的物品,知道4可以表示数量为4的物品。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辅助逐渐减少,孩子在分阶段学习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学习效果更好。
虽然目前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方法有很多,但由于这些孩子内在差异又很大,每个孩子可能适用的有效的干预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来说,要结合孩子能力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教学活动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与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教他们学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或将来参加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必备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