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星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传统学校教育制度下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学校教育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审视新的教学发展形势,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培养。在学校教育的众多内容中,德育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者紧抓不放的主体。在进行知识教学中,学生需要保持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才能知识教学更有价值和意义,使学校教育完成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本文将对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判断,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新形势变化;教学策略;
传统道德教育的理念比较模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多种品行进行塑造和培养,使其对保持健康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当代德育教育基本可以将德育教育的内核归结为三点:即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亲社会行为和理念的教学以及促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人本教学态度引导学生对各种德育规则和价值理念进行学习和实践,促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切实有效的发展。
一、德育教育中的新形势
(一)熟人社会的不断解体。在新的学校教育环境下,学生生活和交流的“朋友圈”逐渐收窄。尤其在城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和维持了三点一线的习惯。导致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会逐步减少,学生的生活朋友相对稀少,导致其逐步形成了自我封闭、自我为中心的思考习惯,使德育教学无法有效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效推广和拓展。
(二)网络技术在社会中的不断推广应用。网络在德育教学中发挥而来“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网络信息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给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机遇。但网络也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愈加封闭,网络游戏更使学生有沉迷的问题,导致德育教育面临巨大的困境。此外网络中夹杂的信息五花八门,学生在纷繁的信息面前缺乏理性的分析鉴别能力,可能导致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陷入偏执、恐惧等多样负面情感中,对其德育素养的发展十分不利。1
(三)学生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学生出现了明显的攀比心理,有物化人性的倾向,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更艰巨的挑战。此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学生的自卑情绪、乖戾性格两极化发展,导致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出现了巨大反差,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更多挑战。
(四)家庭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在培养学生德育理念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可谓其家庭教育的基本映射。而家庭德育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加剧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反差和价值观撕裂。对此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需要结合家庭教育对德育理念进行更充分的阐明,使学生对家庭教育保持有效的价值判断。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德育理念发展的教育策略
尽管小学德育教育遇到了一系列的冲击和问题,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德育理念维持在健康水平,且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具有较强的可塑。教师在实践教育中需要对学生的规则意识、亲社会行为、积极精神面貌进行积极塑造和培养,使学生的德育行为和理念得到更科学有效地引导。
(一)学校制定细节化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在开展德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首先对教师的品行进行积极的管理和教育。例如学校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允许学生家长对教师言行的监督。此外学校需要开展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纳入到教学考核中。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维持自己的品行,维护自身的教育形象,促使学生接收到更高质量的德育教育。2
(二)学校对学生管理制度的不断优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除了教师发挥德育教学作用。学校也需要积极树立德育教学校风和氛围,使学生的学校行为得到更全面的规范。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德育征文、艺术创作比赛。张贴大量的德育教育标语等,使学生的德育理念得到有效的暗示教育。学校需要定期进行升国旗集会,使学生的爱国价值观得到更有效的培养等。
(三)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理论教育的刻板方法。在课堂教育中加入更多鲜活的案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得出德育结论等。促使师生之间完成更有效的德育交流。例如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中,教师可以对交通规则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矩、规则做到更深刻的思考。
(四)教师保持人本教学策略。在课堂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持自然、轻松的教学态度,避免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代入到课堂中。同时需要保持谨言慎行的原则,避免将过多的负面案例、负面观念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的乐观生活、学习态度,使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德育意识得到更有效地树立。
(五)教师对网络价值判断教育的重视。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安全用网观念进行积极培养,对网络中呈现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保持警惕。鼓励学生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大胆地向大人请教。此外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举动,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的询问并施加帮助。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家长多陪陪学生,带领学生参与户外、亲子活动等,使学生对“外部”世界保持积极的接纳态度。3
(六)促进班级集体荣誉意识的发展。在德育教学中,集体意识能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保持强烈的荣辱观。对此教师要维持自己的形象,做到对学生的实践号召。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样的公益、户外活动,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规则意识等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七)教师保持和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和联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保持和学生家庭积极友好的合作。在交流中保持“报喜又报忧”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也参与到家校沟通中去,促使学生的健康生活理念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结束语:新形势的小学德育教学有了更多的挑战,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教师在德育教学要进行积极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从理论到实际给予学生多元的辅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对德育价值理念保持积极的认识,并在生活中做出更多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赵昊斌.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文存阅刊,2018,000(008):P.114-114.
[2]马智莉.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散文百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