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未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校区,102308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由于英语学科的人文性,高中英语教材在编排也着重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培养美的品格和美德素养。本文通过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一节阅读课详细分析了在英语课堂中进行美育渗透的路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 美育 核心素养
一、理论基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其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高中的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一项核心素养“人文底蕴”专门列出审美情趣为其三项要点之一,并明确指出,发展学生审美情趣的重点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汪瑞林、杜悦,2017)。由此可见,审美情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阅读课文的篇幅大致在五百字左右,以记叙文、说明文为主。语言不仅是文本表达的载体,通过文本,作者也在传递着信息和情感。所谓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要借助语言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中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认识语言之美,具备美的品格和美德素养(金长蔚,2015)。
二、基于英语课堂教学渗透美育教学案例分析
“A Matter of Taste”出自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二的第六单元。本课的阅读文本介绍了三位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及其著名代表作品,全文通过对画家的介绍和对其作品的细节描写帮助作者理解绘画作品的核心内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增加文化认同,培养文化意识。
文本中可以渗透的美育教育涵盖了语言之美、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具体来说,就是作者通过简洁而又优美的语言充分描了画家的画作与其中所呈现的细节;三个画家在表现形式和作画选材上都是基于日常生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因此教师通过板书将文章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并以词块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英文语言之美;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欣赏到文本中绘画艺术之美,笔者借助投影还原作品细节,并另外添加画家的其他相关作品,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体会不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此外,在阅读过程中,采取jigsaw拼图阅读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领悟作品内涵,并通过小组活动,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单一的阅读模式,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活动。
下面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以下两点详细论述:
(一)、通过词块学习,丰富语言之美,激发自由表达
作者在介绍三幅艺术作品时,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语法形式。其中副词的使用尤为经典,如在描述徐悲鸿用黑墨体现赛马的飘逸的毛发时,作者用了cleverly draw;在描述陈逸飞所画的作品时,为更好地体现细节之美,作者运用了elegantly positioned,beautifully painted等词。此外,作者根据不同需要转换主被动语态,来更加准确地介绍不同作品,如her hand is elegantly positioned…, the folds are beautifully painted, leaves the audience guessing…表述的多样性和准确性,正透射着语言之美。此外,作者在介绍每一副作品时使用的一些短语,如in a creative way, to show…, to emphasize,,deep in thought以及多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使用等。这些语言言简意赅,却很好地体现了作品与画家的风格和内涵,投射着语言的简洁之美。
基于以上分析,在设计板书时,教师将文本关键信息以词块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达成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目标(表1)。同时,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性的归纳和总结,以词组为中心,连词组为句子,最终以完整句子的框架形式呈现于板书之中。学生通过分析和学习介绍绘画作品学习用不同的语块介绍绘画主题、技巧与风格,体会语言的多样美和简洁美。与此同时,利用板书也更能简单明了的突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展现出重点词汇。
Description of the paintnig
Racing horse a horse running, cleverly drew in black, in a creative way, to show the sweat...
Cabbage a tiny insect, black eyes fixed on, show interest...
Poppy A woman sitting alone, her hand holding...is elegantly positioned; to emphasise the woman...
(表1)
板书中只是简明扼要的列出作品介绍中的重点内容,在输出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添加细节。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学会使用板书中的词块即可,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在组合板书中的词块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将自己语料库中具有相似意义的其他词块来使用,更加突出了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通过对不同语块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描述不同主题、技巧与风格时所使用语言的不同,并根据其各自程度自由的表达,语言之美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们的认知之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语言之美,对其描述其他物品,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运用拼图阅读模式和图文结合的阅读策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推动赏析艺术之美和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每篇作品介绍都配了原图,在阅读策略方面,除了传统的阅读和查读外,学生还可以依据图文结合的技巧理解文本和绘画作品。
在此基础上,我还调整了课堂阅读模式,将传统单一的独立学习和讲授法改为讲授与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拼图阅读不仅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交际能力。
教师将整个阅读材料根据三幅不同的绘画作品分成三个部分,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由学生从三段文本中任选一个作品介绍进行阅读,读完之后现在组内互相交流,在同一小组整合完全信息后,再在不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填补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完善对于文本及图片的理解。这样一来,阅读课堂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下进行,有效降低了学习者在集体授课时的外语焦虑(foreign language anxiety),使学生相互支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既减轻了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又使阅读活动变得生动有效。这种拼图阅读策略使学生对彼此的学习负责,帮助他们识别所学文章中的意义和概念,并协助他们传达已获得的信息。
学生需要带着教师提前设置好的问题(如下所示)有针对性的阅读文本和赏析作品。
1.Who is the painter?
2.What are they good at? What are their styles?
3.What kind of subject are they painting?
4.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work?
这样一来,学生既被赋予了选择文本、小组讨论的自由,又能够在此过程中达成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大致了解了三个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但仅仅是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和客观事实层面。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绘画艺术之美,我又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painting by the three painters. What is simple in their painting? But why do you think it became popular and famous?
2. What do you think the painters try to express?
3. Why such simple subject can last for a long time?
通过以上提问和课堂讨论,学生体会到艺术来自生活,艺术不一定是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它所展现的美不一定要浓墨重彩;相反,普通、平凡的生活画卷反而往往是最美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才最能打动人心,最能被世人永久的流传下来。文章中所提到的三幅绘画作品,都是来自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这种简单而又平凡的美的作品,才是大师们绘画技艺的不平凡之处。
在本节课的最后输出部分,学生不仅能够运用in a way, to emphasize…, to show…等本节课学到的词块和定语从句描述新的艺术作品,其对作品的关注点也从最初的仅仅停留在对作品表象内容,深入到透过作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由此可见,通过英语课堂,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其对国家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英语教学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和加工处理文字表层信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英文阅读素养,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融入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推断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需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现行文的脉络,引发学生与作者、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17
2.金长蔚. 区域个性化背景下高中英语美育实施途径探究---以一节阅读课“Rockwell and His works”为例[J]. 教育参考,2015, 5,90-94
3.沈冬梅. 教师发展进行时--基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体验、反思、分享[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王师玟. 试论中学英语新教材中的美学教育[J]. 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1998,(4)
5.王蔷. 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 基础教育课程,2017, 45-50
6.王蔷.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19-23
7.汪瑞林、杜悦. 2017. 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N]. 中国教育报,2017,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