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沛
广东省化州市绿景花城小学 525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深入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加强教学改革,通过情境教学全面加强古诗词教学。本文着重探究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情景创设;策略;
引言:古诗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个人意志和情思的方式,常常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憧憬与追求,对现实世界的感悟与思考,对山河景色的向往与赞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诗鉴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古诗有着独特的结构形式与艺术风格,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还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可见,古诗赏析教学既是文化教育与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必行路径。
一、以读为领,感受诗文的韵律与意境
中国是诗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统编本教材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安排了不少篇幅的古诗词。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从朗读、吟诵起始。诵读古诗,感受诗文的平仄长短变化,是古诗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在古诗诵读中,要让学生吟咏诗文的节奏与韵律。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不仅要根据诗歌的特质,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在《雪梅》朗读中,我们对诗文的节奏进行标识,如“梅霄/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利川“二二三”节奏,让学生从声律上感知古诗的魅力。如果读成“雪/却输梅/一段香”,则与前面的诗韵节奏相悖。读古诗,要让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以《雪梅》中各句诗文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为例,“降”的韵母为ang,“章”的韵母也为ang,香的韵母也是ang。可知,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对于七言绝句,往往第二句句尾、第四句句M,韵母相同或相似。这样学生在朗读诗文时就能够获得较强的韵律感。同时,平仄人韵也是古诗的声律特点。在《雪梅》中,读平声时要适度拉长。接葑,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从朗读与聆听中感受每个字的韵味与气势,体会浓郁的诗文之趣。阅读古诗,要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雪梅》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喜欢梅,还是崧欢雪?为什么要将“雪”与“梅”进行比较?谁更好看?从诗人所描绘的“雪梅”图景中,瑞雪纷飞,梅花傲雪,在白雪皑皑下,清幽的梅花淡雅开放。由此,从诗文中品读出隽永的意境,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统整中欣赏美轮美奂的“雪梅图”。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不仅要把W诗歌的平厌等基本的要求,更要让学生通过朗读领悟到诗歌表达的意趣、意要增进学生对诗歌中的关键同语的认知,这种认知不是通过湘输式、口号式传输给学生的,而是基于学生对诗歌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等的体悟。
二、融情于景,带领学生思考
通过融情于景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情景深入思考,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生平,以有效把握古诗词的写作主旨,加强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景创设的环节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情景,抓住重点诗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气氛,结合具体的情景,将诗的意境充分展现出来。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选择富有代表性的情景,从而赋予特殊的意境和文化意蕴,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我国的文化特色,以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能够爱上古诗词,从而在课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古诗词。教师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应融入真情实感,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具体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画面形象,通过联想帮助学生塑造出相应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三、挖掘思想情感,理解古诗的主旨内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精神品质,这便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中蕴藏的思想情感与内涵主旨,以促使他们通过课程学习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思与内涵,教师应以情感教育为着力点,带领学生通过表面文字内容分析古诗的内在主旨。
例如,《出塞》这首诗主要是对边塞景物和事件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热爱、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对将士的信任,但这些都只是该诗的表面寓意。在对该诗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接下来,笔者让学生结合故事深入挖掘隐藏其中的情感,通过分析作者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学生可以认识到,这首诗的实质是作者在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最后,笔者借古诗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形成家国情怀并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深化教学,增强创新能力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借助实际生活创设相应的学习情景,在特定的情景中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诗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为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特定的音乐情景,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气氛,从而结合具体的音乐,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诗人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
结论:总而言之,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中国文学史上夺目的明珠。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古诗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从古诗的情感基调、艺术特点、主旨内涵与文化传承四方面入手,让学生借助古诗学习语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使他们逐渐形成“奠定基调—赏析风格—明确情感—传承精神”的阅读理解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浅析[J].才智,2019,(29).
[2]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
[3]彭红梅.从“三美论”品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江西教育,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