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写共生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傅华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指导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对学生们进行一些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更多的写作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傅华
        重庆市大足区回龙中学  402364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指导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对学生们进行一些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更多的写作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读写共生策略
        
        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通过大量阅读、写作以及读写共生策略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大声朗读,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们对经典文章进行朗读,帮助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方便理解其作者想表达的含义,因为朗读能够帮助同学们将单个的文本符号、汉语文字在学生们的脑海中自动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具象画面,帮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景,而其中作者包含的写作手法和表达角度等,同学们都能进行一个更深入的剖析和学习,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万籁惧寂,剔亮的露珠顺着野草滴落在洛阳干涸的沙石上。寒雾飘渺,一个凛然的身影随风飘摇,那是赴任的贾生。在他身后,一轮血红的旭日挣出水面,傲立于汉朝昏黄的天宇中。”在这一画面中,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脑海中浮现一个冬日的早晨,一轮血红的日出,旁边是即将赴任的贾生,在大背景下,露珠还顺着野草滴落在石头上,那凛然的身姿,傲立于汉朝天宇中。实现了让同学们在对经典文章进行阅读的同时,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画面,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语文中经常出现的古文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想要表现出的含义,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剖析作者在写作时候的真情实感,并从中习得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独特的写作手法,逐渐应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在读中思,思中悟,悟中行,既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略读,提升理解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正确阅读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学习真正的略读和精读,分清精读和略读的区别,精读是对文章中经典部分进行细细斟酌,体会其中的奥妙之处,并且学习作者运用这一写作手法的好处,使得同学们在这一小段文章中受益不浅。而略读是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对文章进行大体阅读,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文章的基本框架,然后逐渐分清文章中的主次,明白哪一段需要真正精读,能够让学生们在练习做语文阅读题的时候,快速抓准核心,不至于出现答题时答案偏差,思维方向错误的现象,导致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找不到自身的学习方向,从而对阅读失去学习兴趣。


        在学生们学习《枫桥夜泊》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们提出一些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们往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思考,“诗人为什么会睡在船上?”“作者在作诗的时候,心境是怎样的?”“为什么叫枫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叫做“枫桥”是因为也叫封桥,唐代的时候,政府在这里设卡,封锁了河道,所以叫做“枫桥”,而关于诗人为什么要睡在船上这个问题,唐朝在那时候已经实行了宵禁的制度,就是晚上不让出门,城门也已经关闭了,很有可能是诗人没有在城门关闭的之前进城,无处可去,所以只能暂时在船上住一晚,从而作了这一首诗,晚上无处可去,听着寒山寺的钟声,体会着夜晚的寒冷,所以诗人的心情肯定是孤独清冷。这种带着问题的思考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去理解文章,更容易的抓住文章核心,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读写结合,培养语言综合能力
        读,往往不同学习的难点;写,才是大多数学生棘手的问题。教师不妨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学生建立一定的写作小技巧,从写模拟作文开始。首先是帮助学生根据写作主题列出一个基本大纲,在审完题之后,学生们肯定会对这一题目有一个主要立意,帮助学生们这一立意的方向上,在自己脑海中搜寻,将自己想要描写的素材和相关的名言,以及写作手法都在练习本中列出来,然后根据自己想要描写的顺序,逐渐在文章中锦上添花的进行描写,从而完善自己这一篇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够保证逻辑清晰,结构明朗,便于读者们用心跟着作者的节奏去阅读。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开头结尾处进行前后呼应,照应标题,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们在描写开头和结尾处,尽量运用一些符合主题的四字成语,能够有效的升华这一文章,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头凤尾”,并且能够在开头处用一句话基本阐述这一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起到一个总结全篇的作用,相对应的,在结尾处学生们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文章,形成前后呼应,而且还可以写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对未来的憧憬,从而达到一个升华主题的目的。
结束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一是初中语言教学的难点,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们规定一些框架,抑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们发散思维,读写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营营. 澳大利亚“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及培育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20.
        
        [2]李新.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言文字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李芬. 基于语用的高中实用文阅读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