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团
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
摘要: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小学教学中已经将书法教育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当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书法教育中更要培养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对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接受人格的培养和意志锻炼,理解书法的审判学价值,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从传统视角下对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的代名词,作为中国人应当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书法艺术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1]。书法教育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书法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后,在教育中更关注中学生所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责任担当、科学精神等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为此在书法教育中要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落实中华文明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加强对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教育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基础教育由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时期向追求综合素质及核心能力培养的转变。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典型国粹文化,根植中华文化沃土,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以及审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小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在核心素养下中学书法教育的开展,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并对课程内容和实施环节进行不断思考、分析和总结,找到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符合的教学方式。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选择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为课堂主体,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书法教育的逐渐复兴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同年将书法课列为小学必修课。2013年2月教育部再次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向社会发布,引发强烈反响,各地区对书法核心素养的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肇庆各地区中小学书法教育也进行了许多尝试,举办了多次的大型书法比赛活动,但多是流于形式,主要从技能上进行训练,忙于应付比赛、展示或检查;书法教育核心素养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一方面这是因为应试教育占主流,学校集中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书法教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3]。另一方面,对于中学书法教育核心素养的理解存在偏差,造成课堂教学实施不到位。第三,书法中审美能力的核心素养没能得到有效提高。目前肇庆市的中小学基本上很少配备专职的书法老师,师资力量难以得到保障。教师本身对于书法教学不够专业,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书法系统教程,更谈不上开展书法核心素养的培养。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书法教育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书法教育理念在国内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还是影响甚微。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强调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变知识传授为教书育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内容整合为依托,围绕书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理解书法的审判学价值,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视角下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加强中学生书写能力培养
加强对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首先要对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以及正确执笔和运笔方式,当学生在掌握基本书写技巧时,还要注重书写字内结构,观察学生在书写时笔画是否照应,字间距是否均匀,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练习书法字帖,临摹书法大家字帖,提高书写能力和书写水平[4]。如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校专用教室练习书法,或带领学生参观书法家书院,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书法感染,提升学生对书法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升书写能力。
(二)加强学生书法综合素质培养
加强学生书法综合素质培养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书法教育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要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拜读名家字迹,提升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可以多参加书法比赛,或结合一些书法家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提升对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对学生书法综合素质培养,还包括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和书法历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法技能,更要了解书法中的文学问题,提升文化自信[5]。通过书法学习还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书法家人格魅力,并将书法家的魅力内化,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讲解关于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书法教学设计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加强对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书法素养,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书法书写能力,并能有效根据学生的实际书写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出适合中学生的书法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应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要知道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书法后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来内化,随着对书法内容和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体验,综合素质水平也会逐渐提高[6]。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来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的字体和书法内容教学中,教师还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重点突破法、观察示范法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法知识更好的消化和掌握,帮助学生对所学的书法知识和字体书写特点等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到相应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实现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对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教学评价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判断,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人文关怀、身心健康及人格健全等方面,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书法学习成果,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我[7]。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评价或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相互完善、不断成长,逐步提升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在教育教学中更强调要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品格的培养,也就是学科核心素养。书法核心素养包括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及爱国情怀等,加强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在通过书法学习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务必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学情分析,找到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传统文化视角下中学生书法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提升书写水平,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响刚.高中书法教学中学生书法素养的有效培育[J].名师在线,2020(09):56-57.
[2]杨军民.浅谈中学书法教学中学生书法素养的有效培育[J].中国文艺家,2019(06):247.
[3]郭伟.弘扬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学生学习书法的价值研究[J].风景名胜,2019(04):76.
[4]孙法琦.中学生硬笔书法教学探析与思考——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大张中学为例[J].青少年书法,2019(05):33-36.
[5]牛光贵.浅谈高中书法教学中学生书法素养的有效培育[J].当代家庭教育,2019(03):111.
[6]迟亚妮.高中书法教学中学生书法素养的有效培育[J].新智慧,2018(25):121.
[7]王东.书法教学之我见——浅谈中学生怎样写好字[J].新课程(上),2017(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