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践行“立德树人”,落实“以美育人”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孙明哲
[导读]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如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不光要 “救死”也要“扶伤”。
        孙明哲
        (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广西 南宁530000)
        摘要: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如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不光要 “救死”也要“扶伤”。立德树人关乎教育的根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如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应把美育贯穿到教育工作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重心,结合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遵循青年一代发展特点,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字:立德树人;美育;当代教师;教育;


一、立德树人的含义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
二、以美育人的含义
        古语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文化传承、文化育人的高度看,文化经典、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寻找人生意义,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境界。
三、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与反思
(一)学生普遍参与的乐器演奏教学作为合奏重要组成部分的、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的缺失。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器乐教学一直是一门及其重要的音乐技能教学。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仅仅是进行单独的器乐学习与练习,没能有机会进行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而且日常练习的器乐过于单一,虽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当今多元化的教学中却显示的略微单薄。器乐的合奏学习与练习,不单单可以做到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兴趣,更加可以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乐器,做到因材施教,开阔学生的眼界。也从侧面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
(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缺少常规的、学生全员参与的合唱。
        合唱课程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同样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但是当今的中小学合唱团体,无论从组织与演出次数都不大可观。原因是常规的合唱曲谱过于专业,以中小学的音乐知识积累以及演出经验都不打相符合,这一点就极大地使中小学生的合唱的参与度受到了限制。

王安国教授就与众多音乐教育人士,根据中小学生实际的学生情况,编制了一本适用于中小学生使用教学的合唱书籍,书中的合唱内容大多是符合中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儿歌歌曲,将原先专业程度较高的合唱曲目进行改编,使其能够符合每一位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可以合作演唱的曲目,极大将原先的局限性有所缓解。
(三)对音乐教学中“动”的内容理解过于偏窄,不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可利用的有价值的实践过程缺乏有意识的拓展。
        音乐课程相较于其他传统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活动感,因为音乐课堂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动起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开动更多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美感。当今的音乐课堂,教师往往未能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设定进行教学。最大的体现莫过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拓展的环节,拓展环节往往是要根据主题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思考,想象的环节去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而不是为了拓展去拓展,如果为了拓展而去拓展,其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整体音乐教学的效率。

四、当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开设新思路
(一)立足核心素养教学
        核心素养自提出后已经在各学科深入实施,在音乐学科中,从“三维”到“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课程标准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尤其音乐学科的三个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集中体现了音乐学科育人中的核心价值。首都师范大学王安国教授2018年在“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上也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深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文化理解,也就是说,离不开核心素养。与普通音乐课一样,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需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
(二)尝试或借鉴新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经过了多次改革与创新,要求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需不断学习国外优秀教学理念和方法。所以,在引导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比如: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来表现不同乐段、用奥尔夫的声势来进行模仿等。力图把音乐课拉回正轨,回到原来音乐课传递的知识、技能、精神上,强调把最好的音乐带给学生,只有最好的作品才适合他们。
(三)艺术表现训练,重视音乐实践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有提到:对音乐实践的突出强调,应贯穿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例如合唱、舞蹈创编等。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激发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技能和艺术表现素养。
五、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拓展。美育教育的渗透过程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 加快其渗透速度,早日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艳姣. 立德树人宗旨下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9.
[2]沈慧.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改革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76-77.
[3]王雪蔚. 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与育人内涵[D].西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