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姣
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育研究室 537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发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也变得越发明显。虽然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学历上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是缺乏系统化的学习,对专业学科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也阻碍着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充分开展了教学实践,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展开研究,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但现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还存在着误区,心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并且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这都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式去解决。
一、构建大中小学联动培养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关注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针对实际情况,不同国家在心理健康教师培养的计划和模式上也有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尝试从他国寻求经验,创造出更加符合我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师培养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发挥出自身的宏观指导作用,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编撰优秀教材,制定规范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各个大学也要持续关注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开展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的实践教学,尝试让中小学和大学构建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开展见习实习,通过有效的督导,帮助学生掌握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在学生从大学毕业以后,组织开展模拟考核,考察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领域,让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学的职业教育工作。在专业课程的设置环节,来弥补当前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学历达标但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借助大中小学联动培养模式的构建,帮助心理健康教师能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并有更多的途径参与教学实践,进而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打造家校协作模式
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高速发展,相关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拓展;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心理健康教育阶段,也需要学会与时俱进,不仅要发挥出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作用,更要体现出家长的教育价值,开展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拓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强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尝试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多样化的活动,让家长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在家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可以借助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给家长,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校协作的方式,实现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这样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三、塑造教育科研模式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当中,我们一直提倡将教师转变为研究者,让教师站在自身实际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与评估工作,帮助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待自己的教学应当有一个开放化的态度,在不断的反思和追问中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让教师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科研工作,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发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可以尝试让心理健康教师加入心理学等专业的学会,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交流沟通,了解当今最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让教师通过研究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推动个人的专业发展。
四、建立团队成长模式
围绕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借助教师之间的活动互动,让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与专业的发展团队实现共同成长。在大多数中小学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是有限的,无法像其他教师一样开展合作与教研,因此我们要建立区域内的教师团队,与同区域的其他教师开展交流沟通,通过团体的形式来实现专业成长,借助这样的形式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结语: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式与策略,帮助心理健康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的需求,开展更高质量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莉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12.
[2]康钊,万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