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生修 迈达
[导读]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生修   迈达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中心小学  666205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目前在高年级教学指导中,阅读与写作相分离、学生阅读深度不够、写作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全体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努力将二者融合,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一体化教学
引言
        阅读和写作本就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导致所开展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过于独立,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将这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学生处于这种模式下,学习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在当前新的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致力于找到阅读写作教学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订强有力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概述
        阅读写作一体化是基于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活动,即阅读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选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组材、语言技巧等,进而在写作中进行内化;在写作中将阅读作为基础,以积累丰富素材,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指导,首先,有利于协调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发展健康的情感理念。其次,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对阅读写作一体化相关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课程改革要求,并针对读写结合调整教学手段,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最后,有利于丰富课程设计,阅读与写作在融合中能够碰撞出更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实现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模块的协调平衡,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读写一体化的概念
        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读写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树立读写一体化的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的前提就是要有大量的阅读作为辅助,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技巧。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感,写作时就能把自己日常所积累的东西运用于其中。但是,只是让学生单纯学会如何阅读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把阅读和写作两者合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意义,让他们适应这一教学方法。
        (二)结合模仿练习,促进阅读写作一体化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无论是题材、情感价值,还是在表达技巧上都具备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教材中的文章入手,在阅读指导中挖掘可用于写作积累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设计仿写任务,引导学生在文字感悟、手法分析、情感体验中探索类似的表达,进而在阅读中获取写作的养分。例如,在《白鹭》一课的教学指导中,教师结合文本中关于白鹭外形描写的文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要求学生模仿写作,利用“那……那……那……那……”的结构、顺序,描述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这样学生在写作手法上找到了支撑,能够在模仿、思考中完成再创作,从而提高状物作文的质量。
        (三)重视阅读到写作的衔接环节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鲸》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鲸的各种知识,比如形体、进化、繁殖等。在对本节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讲述课文中的生字词,然后讲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及重点段落的写作手法。最后还应讲述如何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及方式,并将此类知识运用到写作课程之中。在实现阅读能力到写作能力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重视仿写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写作模式及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控,就可以利用文章中的知识点及模仿文章架构进行此类文章的仿写。通过长期进行此项学习及实践,必定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启发学生赏析评价,指导学生深化表达
        赏析与评价是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在小学高年级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提供条件,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理解、记忆逐渐向赏析、评价过渡,以达到深化阅读与写作的目的。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在阅读中教师结合这两句话启发学生进行赏析、评价,分析作者所说的“夏天里的成长”的深刻内涵,并由此及彼,体会人应该在什么样的阶段成长。这样学生在表达中则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成长的主题,并结合赏析与评价展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有效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以课本阅读为教学基础,努力打造读写一体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读写氛围下,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瑞峰.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44-245.
[2]李诗颖.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初探[J].华夏教师,2018(03):41-42.
[3]吴艳琼.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7(08):134-135.
[4]施高英.分享“读”与“写”的快乐——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浅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8):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