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彭琦妮 贺晓洪
[导读] 创新属于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的动力。
        彭琦妮  贺晓洪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重庆云阳404500
        摘要:创新属于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的动力。同时,创新教育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点内容,社会需要充满生机的人,即为创新人才,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进行服务,积极做到解放学生眼睛,让他们可以看到;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可以做到;解放孩子们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学会思考和创造。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1 引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小学生,创设适合学生认知和探究的情境课堂,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体效能得到有效加强。同时,以直观的情境为引导,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入情境教学,使学生在环境和氛围的渲染下,进而提升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发展。
        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这是关于东北小兴安岭自然风景的一篇文章,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认知情况,对小兴安岭的自然风景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对此,为了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和活动的参与热情,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有关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对小兴安岭的初步认知基础,这对学生下一步的阅读活动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学生看到美轮美奂的风景图片和影像资料,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知识。这时,我将本节的文章导入其中,有助于满足学生对新知的探求心理。
2 成立学习小组,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
        学习小组的建立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程。团体合作在现代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成功的关键。而且小学生的情绪并不稳定,很难在课堂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小组学习中多人合作的模式容易带动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此外,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很难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教学,而小组学习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解决简单的语文学习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的学习中,教学目的是通过讲述暑假生活,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向学生讲述我在暑假中学习用纸制作向日葵的经历,为学生做参考。接下来,学生先在小组中依次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组内进行讨论,选出最有趣的暑假经历,然后代表小组加入比赛,让其余的学生以投票的形式选出最有趣的暑假经历。经过小组的探讨,不仅能使学生改正自己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3 拓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的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都局限在已有的语文教材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意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变得理论化和机械化,既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修养和文化意识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
        如,教师在执教《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踏青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去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一起来寻找和体会大自然的声音。并为每一个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文字来记录和表现出自己所收集和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声音,并在课上依次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进而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建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4 悉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创新的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养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 鼓励学生质疑
         我国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就是我们学习都是开始于思考,而思考则源于对事物的疑问、疑惑、质疑。我们之前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命令,认同文章的观点。可是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提出自己的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质疑可以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更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为学生创设疑问的空间。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对于“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释,我会让他们说出各自的理由。然后告诉学生他们的答案没有对错,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就会培养出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课堂氛围也会活跃起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感悟语文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发展的需求來调整教学,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晓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