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读与写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马 丽
[导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只有读的丰富和深刻,才会写的条理和顺畅。
        马 丽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第二小学  陕西 延安市716200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只有读的丰富和深刻,才会写的条理和顺畅。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读与写就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环双扣,也是提高学生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一车两轮。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个人觉得在小学生读写教学中,应该抓住多读、勤写和讲,使语文教学更有吸引力、实效性。
        一、读到心里去
        小学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照新课标,丰富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就必须引导小学生在多读上下功夫。
        1.要组织阅读。把课文作为必读篇目,在老师进行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读到朗朗上口。在不影响教学的同时,尽量增加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增强课内阅读的效果。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2.要推荐阅读。有计划地筛选适量的课外名篇佳作,分时段有步骤地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并适时通过抽检、测试等形式督促阅读,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
        3.要交流阅读。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篇目、交流读书收获、登台讲述阅读心得,让学生在读得通、读的顺的基础上,加深理解阅读内容,感受文章意境,增添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因此教师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应该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时事新闻、报刊杂志,同时诵读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等,只有阅读量大了,积累的词语和知识面也就宽了,对事物思考的方法也就多层面了,感知的方向也就更全面和准确了。
        二、写到纸上来
        写的过程,就是进行观察的过程、理清思路的过程和系统理解的过程。写得出来,说明阅读有积累、内心有感受,才是真正的理解和收获。
        1.要写眼里看到的。世界的万物在小学生眼里都是一个个生命,都能让孩子们产生无穷的想象,这也是知识的源头活水。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野、走进生活,去触摸、去观察、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妙。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鲜活素材,使写出来的每句话、每段话都充满儿童的情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

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应经常让学生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赞美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如春忙时让学生观察农民伯伯下田种地银锄翻飞的神态、动作;秋收时让学生体察农民伯伯金镰舞动,麦浪声中唱丰收的喜悦,让学生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使他们懂得生活中无处不美的道理,进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强烈欲望。
        2.要写耳里听到的。大人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就是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雨声、风声、蛙鸣声……就是孩子耳中的音符。要引导小学生善听勤记、博闻强记,并把听到的声音、话语变成自己的语言,呈现在作文的字里行间。
        3.要写心里想到的。孩子的天性就是都具有想象的翅膀,想象力越丰富,说明思维越活跃,越能把阅读的知识、看到的世界、听到的一切融会贯通。要引导小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学会归纳提炼,让所思所想在纸上尽情流淌。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拿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来宣读,鼓励学生向期刊投稿,将学生的习作打印成册,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又被认同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写作的兴趣。
        三、讲到应用处
        讲,就是使读和写实现结合、融汇贯通。要给小学生讲清、讲通、讲透一个道理,那就是读的进去才能写得出来。小学教学中,更要结合实际开拓学生的思维,实现从阅读到作文的升华。
        1.要结合阅读讲。不论是造句,还是写片段和短文,都需要一定的构思和技巧。要在让小学生写什么的同时,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好文章表达好在哪里、角度新在哪里、语言活在哪里……教给他们从阅读中学习什么、借鉴什么、吸收什么,从而使小学生不照抄照搬,又能够活学活用。同时,还要利用课堂范读学生写的好章节、好作文,激发学生强化读写自觉、热爱读写生活。
        2.要结合认知讲。不论是引导小学生读的热情,还是培养小学生写的兴趣,老师都必须建立在小学生对事物理解、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脱离了这个实际,就会出现老师讲的冷场和学生听的糊涂的现象。可以采取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畅谈个人看法等方法,不断提高认知能力,从而读的深入、写得生动。
        3.要结合现实讲。现实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佳的范文。要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现实、熟悉现实,在作文中写出现实、刻画现实。可以在教学中,增设一些场景,比如城市的繁华、农村的寂静、市民的快节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作,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场景,体会不同职业的环境,让小学生从小写出来的东西就真实。
        让小学生爱上读、喜欢写,是老师的责任;让小学生多读精品、写出美文,是老师的心愿。一起努力,共同奋进,爱读会写一定能伴随着小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成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