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李满娟
[导读] 语文阅读像一把钥匙,他可以打开学生们心灵的窗户,通过阅读,使学生感知外面的大千世界,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对学生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李满娟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二中学 423000
        摘要:语文阅读像一把钥匙,他可以打开学生们心灵的窗户,通过阅读,使学生感知外面的大千世界,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对学生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好奇,想要探索与众不同的世界,语文阅读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多年前,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教学活动仍然以考高分、升学为目的,这显然不符合教育的初衷,因而初中阅读教学效果不佳,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意图所在,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从而影响阅读教学的发展。
        2、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以教材为依据,阅读教学往往是学习一篇讲解一篇,虽然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任何益处,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限制,学生并不能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这种模式下学生最多的任务是背诵,虽然对于考试、升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非常不利。
        3、阅读教学缺乏情感因素
        当前的初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缺乏情感因素的问题,教学方式已然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阅读的兴趣被慢慢消磨,其实阅读本该是一件享受乐趣的过程,是和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阅读来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跨越时间、地域的界限来进行交流。但当前的阅读教学,教师过分注重文章结构、中心思想、优美段落等等,缺乏情感表达的因素,学生并不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对于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1、微课课前预习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一直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难点,其虽然不属于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互联网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课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优化,将预习内容和要求制作成对应的视频,通过将视频内容上传至对应的平台上,从而为学生预习提供参考。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中,山于文章写作的背景已经与现代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视频资源进行剪辑,还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为学生预习提供场景支撑。


        2、重视主体地位
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一般都是在课堂上直接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保证知识教授准确全面的情况下,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交流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要学会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素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思考,总结文中提到的鲁迅几个儿时的故事,让学生探讨一下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等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3、良好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能力需要长久的积累与沉淀,并不是一下子就提升起来。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习惯的培养,有足够的积累,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发挥出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多阅读课文,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读到好的句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摘抄,做好读书笔记。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春》时,在文中作者描写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将春描写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记住这些句子,再和学生分析句子的描写手法。让学生学会用相应的手法描写其他季节或者是其他事物,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示大赛,这样学生既可以培养阅读习惯,还能学习到其他人读到的好句子。
4、适当课堂提问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容易被身边一些细小的事物所吸引。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课堂提问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见解,学生都喜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这为学生在阅读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深入探索提供了动力,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秋天的思念》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提问,直接引入主题。可以问学生他们最想念的人是谁开题,学生们肯定踊跃地回答问题,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最想念的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他们暗恋却不敢说出的人,这个问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牛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5、总结阅读技能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进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
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要体现意象的美好和隽永这两个要素土。通过语言品析和诵读紧密结合,在多方对话中促进理解的深入,由“赏盛”到“探不盛”巧妙化解了教学难点,将文章的理解引向深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选用适合他们的阅读题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倪云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35):50.
[2]朵文娟.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8,36(36):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