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頔
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镇中心学校 162103
[摘要]关于阅读从试卷上看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的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把握不了,学生能答啥样算啥样吧,课内阅读我讲细点课后题给出标准答案背呗,这样做也是有效果的,但如果考一个单元还行,现在是从几本书中选一篇课内阅读,都背吗,答案能背全吗,而且你总领着学生背答案,他们就不会分析了,也就是丧失了感悟能力,这就是学生连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都不会,连文章中有现成答案只要他画一画都找不到的原因,关于阅读我真给不出一个具体一用就灵全班都能成的方法,我只知道阅读考核的是能力,我的价值就要给学生培养出另外一种能力来对付阅读,这种能力要长远,要学生自己能单打独斗,也就是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语文兴趣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不要说小孩子,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往往经不住故事的诱惑,比如听着《岳飞传》就着迷。学生也是一样,一听到教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融,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动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要求学生完成读书预习任务
读书是预习活动以及终身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顺利的完成读书的预习,才能够在预习过程当中扫清首要障碍,为阅读学习的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课前预习活动当中,要完成的读书任务主要包括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而当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到达了一个熟悉的程度,在接下来的预习活动当中就会极为顺畅,并为预习和实际学习活动提供保障。读书需要贯穿于课前预习的全过程,但是很多学生会忽视读书这一环节,也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完文章之后,仍然不能够顺畅的完成阅读。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当中的读书,主要包括朗读和默读这两个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初步接触文章时,要选用默读的方法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含义,比方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的人物、描绘的场景、抒发的情感等,获得全文的初步印象。另外利用默读的方法,找出生字词,画出喜欢的句子,并做好一定的注解,为深入学习文章打下基础。当学生突破了文章生字词之后,就能够大声进行朗读了,而朗读能够让学生的文章理解以及记忆得到强化。初次朗读要读通读顺,二次朗读要注意文章的思想内容,三次朗读要把握文章结构与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科学开展预习活动
预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但是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顺利的完成预习任务。第一,培养学生预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预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的预习习惯不断的建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完成课文的预习。教师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方法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特点,比方说可以在下课前为学生布置《推敲》预习任务,而在再次上课之前进行比赛,看哪个学生读的最好。第二,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很多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在预习时往往十分盲目,不能够顺利的完成预习任务。于是教师要告诉学生预习目标与要求,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让学生可以更加扎实和有针对性的完成课程预习。第三,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小学生在方法总结和知识学习方面都没有章法,在预习方面也没有一定的策略。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在预习过程当中注意读词语和课文,读准读顺,同时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要对文章当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善于向他人求教和提问,也就是将预习当中获得的疑问进行归纳总结,寻求父母或他人帮助,或者是到课堂当中就能解决一些问题。
四、阅读活动是一种主观性的情感体验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还原文中塑造的具体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因此,还原文本情境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受自身发展阶段和思维能力水平的限制,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无法完全自主地还原文章情境的。因此,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还原课文情境。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就是帮助学生还原课文情境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五、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学生的学习应充斥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一个语文的环境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词汇、句式、表达方式等等语文知识,以便于在自己写作中使用。学生通过这几种方式日积月累地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相信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多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多与教学组内同事探讨,大家共同提高教研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设置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课堂和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双重发展。我们要经常表扬立意鲜明的、事件的角度选取与众不同的、词句运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学生;也要常常因为孩子一个独特的立意,一段真实细腻的刻画,一句精确的点睛之语,一个极恰当的用词给他们“优等文”,要让学生们明确“优”才有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
[2]徐玲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