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鄢朝刚
[导读] 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不仅是高中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是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一种实际体现,并充分反映出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化学知识育人的要求,充分呈现出高中化学课学习对于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重要价值。
        鄢朝刚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第一中学  445600
        摘要:高中化学的学科素养不仅是高中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是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一种实际体现,并充分反映出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化学知识育人的要求,充分呈现出高中化学课学习对于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重要价值。高中化学主要是从三维目标教学逐渐转移至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教学,因此,化学教师需根据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以及化学课的内容与结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设计出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当前化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现实教学中虽然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化学学科的特色难以凸显,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推进。因此,思考当前化学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用化学观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化学作为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更是如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一定要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一一体现,增强学生“学习有用武之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思维意识,从而自发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物品进行化学实用观的培养,如我们日常用的电池,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甚至我们现在推行的清洁液体燃料,也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再比如听装可乐的瓶子使用的是铝合金等.再如,在学习Na2CO3和NaHCO3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生活情境:在揉面过程中放入Na2CO3(碳酸钠),可以使得馒头“发胖”,并有许多空隙.在此情境下,解释Na2CO3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CO2,这样做可以使馒头在化学作用下“发胖”,既能除去酸又能使馒头软而且体积增大.在开展“淀粉溶液遇碘为什么变蓝”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谍战片中地下工作者就是利用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的性质获取情报的情节作为实际案例,演示用毛笔蘸米汤写字,晾干后喷洒碘水变蓝,这一有趣的现象就是化学反应的结果.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米汤中含有淀粉,碘酒中含有碘,淀粉遇碘变蓝.
二、推动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在基于化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有些知识的解读中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进人高中阶段后,学生接触到的不少化学知识都和周围的环境有紧密关联,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问题的研究,不少化学知识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有效吸收掌握知识原理,也要基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环境保护的观念。
        例如,在教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典型的大气污染物质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硫对于空气造成的污染。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内容,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地区的空气进行采集,并且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存在情况,找出主要的污染物,并且组织学生分析探究应当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对空气粒子特性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也认识到二氧化硫进人空气后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并且能够深入理解二氧化硫气体对于空气造成污染的原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会逐渐形成与建立。
三、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创设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首先,化学教师要树立一定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学科的素养。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化学知识和理论,从基础出发,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完美地应用,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不再是难题。
        在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通过自身对课程热情的投入来带动学生想要学习的情绪。其次,教师还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对课堂的掌控力。例如,在进行氯气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食用盐来进行知识导入,并通过一定的科普资料让学生了解氯气提取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在进行化学情境预设时,在注意选择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并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更好地融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实现化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不仅要求学生学好相关化学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因此,化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指导学生实现“学中做”与“做中学”,从而使学生实现持续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幼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4):21+48.
[2]吕晓春.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69.
[3]黄若凤.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2018(3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