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转化研究初探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熊文武1 黎娇2
[导读] 着新高考在全国各省市逐步实施,物理做为选考科目,一度在选科过程中遭遇学生的冷落。
        熊文武1  黎娇2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 江西 萍乡337011)  
        着新高考在全国各省市逐步实施,物理做为选考科目,一度在选科过程中遭遇学生的冷落。做为自然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它与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发展紧密相连。然而,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遭遇抛弃,除了学生趋利避害为避开高手聚集的学科赋分而选难度更低的其他选考科目,也说明物理这门学科成为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软肋。华为、中兴与美国的芯片之战彰显经济发展需要强劲的科技发展支撑,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进,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者思考,该如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从而为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提供合格的科技人才储备?
        已有学者将教育中使其状态发生积极改变的力量称为动力。高中生的天性与潜力足以让他们能够进行有效输入和输出的学习创造,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本能的学习动力,能发挥学生自为的无限可能性。对我校的理科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回答物理学习让你感觉到困难原因时,有很多学生描述的均为做题目的时候没有思路,或者无法建立有效的方程。由调查发现,学习物理困难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只是做题拿分,忽略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创造之美,从而对物理学习的害怕与厌恶日趋增加。


        高中物理教学忽视观察与动手实验、忽视科学思想、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误区导致学生学习物理困难,所以走出培养误区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很有必要。物理学家对物理世界建立概念的过程离不开物理模型的构建。虽然学生和物理学家对同一个概念建立的物理模型不相一致,然而,动手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自我潜能,用类似物理学家的思维和方法将脑海中关于物理概念用模型或实物展现,从而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人教版3-1磁感线的教学为例,磁感线教学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既是电场中电场线概念的外延,也决定后续的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在进行磁感线新课教学中,教材和教辅上总是将直线电流、环形电流的方向用左视图、俯视图、截面图表示,但对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教材上的图只能死记硬背,无法灵活运用。实验室虽然有磁感线的演示仪,但无法直观进行磁场方位的改变。因此,在进行校本选修课时,布置学生用身边的器材为磁感线进行模型制作并展示。学生交上的作品中有用筷子表示直导线的电流方向,橡皮筋表示环绕的磁感线;有用纸环表示磁感线,并用水彩笔表示方向;有用废弃的电线绕成磁感线的,通过实物模型的制作将理性的说教改成鲜活的样板示范演示,学生对磁感线的概念也就掌握,对立体图的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作为高中最难教的科目,对于畏难的学生,转化学习物理的学习动机与动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主题,让学生创造性利用身边的器材与所学物理概念融合,将枯燥的物理概念教学变成发现学生潜能的推手,让学生在直觉与顿悟中成长并收获物理知识素养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