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徐海艳
[导读] 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徐海艳
        湖北省钟祥市丰乐镇杨集初级中学
        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能否保证留守学生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
        (一)摸清学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现有班级10个,学生453人,留守学生93人,约占全校人数的20.5%。其中64人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20人是跟爸爸或者妈妈生活在一起;9人是和亲戚生活在一起。
        (二)调查清楚了学校留守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情况
        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测试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学生主要存在以下的心理问题:情绪消极,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耐心;孤僻任性,不愿与他人交心谈心,任性妄为;自私冷漠,缺乏爱心、同理心,无法体会父母或者监护人的艰辛;暴躁、极端,极容易爆发不良情绪,做一些极端行为。然后根据现有成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绝大多数成绩也存在问题,93人中只有7人成绩中等偏上,20人成绩中等偏下,66人基本放弃学习,成绩垫底。
        (三)对学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社会上大部分人们对学校和学生的认识上产生了偏差。
        他们评价一所学校的质量是看其升学率,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是看其考多少分、读哪所高中、上哪所大学。这种评价导致学校无法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学生也因为分数、高中或者大学被人们划分为“好”“坏”,其中留守学生尤为突出,如果他们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的高中和大学,就极容易被人们评价为缺乏管教、没有教养,可能会导致他们丧失信心、厌恶他人及社会。
        2.很多学校扛着素质教育的大旗继续做着应试教育的工作。
        首先,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扛着素质教育的大旗继续做着应试教育的工作。大部分学校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不是看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而是看他所带学科的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平均分。其次,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性格特点的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能力不足监管不力。
        首先,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的监护人是祖父辈老人,他们文化程度较低,无法与时俱进,对待新事物的认识不足,代沟明显,难以沟通。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认识有误区。有的家长认为他们文化素质低,在学业上帮不上忙,愧对孩子,他们能做的就是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最后,很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他们的道德素质呈现出滑坡状态。
        (四)探究到了促进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关爱留守学生。
        大多数农村中青年前往北上广深和沿海地区务工,那边就业机会大,所挣工资高,可是异地买房限购政策,不断上涨的房价和物价、较高的入学门槛、严格的异地高考政策使他们难以携带子女外出,这也是农村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而那里的外出务工的父母难以承受高昂的房价和择校费。所以,政府应该取消异地买房限购政策、控制房价和物价的上涨、降低入学的门槛、制定合理的异地高考政策,方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携带子女随迁求学。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村中青年在家乡创业,发展出更多的产业,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丰富学校教育形式和活动,落实关爱留守学生各项工作。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周周日4:30到校,周五3:55放学,是留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要加倍关心每一位留守儿童。首先,组织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作好记录,归类建档。其次,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留守学生的方案和管理方案,积极开展有关活动,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然后,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和业务培训,并经常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旨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心理辅导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
        3.家长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爱留守子女。
        首先,家长要勤学习、动脑筋,具备留在家乡自主创业或者携带子女随迁求学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产生。如果在短时间内确需外出务工而留下孩子时,请务必谨慎思考并认识其中的利和弊,做好妥善的安排。其次,外出务工的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微信或者QQ及时与留守学生、监护人及班主任保持联系,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温暖。再者,外出务工的家长,应当想方设法尽可能的常回家看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对他们的负面情绪进行安抚,不让子女思念成疾,对父母产生怨恨感、距离感、陌生感。
         五、研究的效果及分析
         (一)研究的效果
        1.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改善。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理解和支持,班主任也越来越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构建了以班主任教育为主,学校心理辅导为辅,家庭教育参与,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还制定了留守学生家访工作制度,采用定时家访和随情家访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向监护人了解留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情况,反馈在校表现;出现心理问题随时联系监护人,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及时有效的家访还能让监护人和家长了解到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相应提高。
        具体表现:(1)有一定的自我承受力,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2)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逐渐恢复正常,变得开朗阳光;(3)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和谐相处并尊重他人;(4)逐渐培养出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在道德与行为上有很大的转变。
        3.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根据教材和留守学生的特点,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教师也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撰写了很多论文。周阿丽老师撰写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所导致的问题研究》,叶永豪老师撰写论文《浅析留守学生教育对策措施》,寇江明老师撰写论文《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案例分析》,李瑞华老师撰写论文《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浅析》,王为金老师撰写论文《浅析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茹海平老师被荆门市教育局评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优秀课题组长”,王玉华老师被荆门市教育局评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
         (二)分析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形成合力,构筑起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立体化网络教育体系。然而,由于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内隐性,很难全面掌握,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更加全面深入地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