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   王云和
[导读] 教师必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索,找寻更加科学适宜的动手能力培养方式。
        王云和
        黑龙江七台河市第九中学154600
        摘要:由于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其中的实验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单一、僵化,很难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特征,更难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必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索,找寻更加科学适宜的动手能力培养方式。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 实验能力 对策
引言
        物理作为初中重要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实验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体验,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操作认知,因此,学生对物理有深刻理解,在操作过程中也更加顺利.初中物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辅助.面对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要求具有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总结分析能力的人才.对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自身能力,提升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一、立足教材设置多样化实验内容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的多彩实验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实验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实验照做一次,将做实验视为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实验是一种无趣的课堂内容,甚至更喜欢听教师讲,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掩盖了实验的魅力。物理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书本知识中渗透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浮力、摩擦力等,还有许多大自然中的神奇现象,如彩虹、雨雪雷电等,正是因为其蕴含的内容广阔丰富,使其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应捕捉到这种趣味,从教材出发,深入分析,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与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验内容。许多物理实验存在于生活中,教师如果只把实验教学局限于物理实验室内,会屏蔽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不利于物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正确定位,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乐趣。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产生疑问,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想做实验”的意识。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声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想一想为什么高速公路两旁要设置隔音墙,自己试着做一些实验,实际感受噪音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物理实验的内容不仅来源于教材,更来源于生活;物理实验的场所不仅可以在实验室,更可以在家里、在教室里。


二、强化学生思维,解释物理现象
        知识的根源是生活,结合身边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是物理实验设计的重点.比如,学习彩虹现象过程中,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如何让学生通过操作认识到实验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比如,学习“光的色散”内容时,在实验前学生提出关于彩虹的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识到彩虹形成与光折射的关联,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设计彩虹.折射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可通过多种方法解释折射,但个别方法所呈现的光路效果并不理想.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实验方法并非单一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也有很多种.教师可提问:“下雨后形成彩虹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提问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筛选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物理实验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创造力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自生活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清晰认知物理知识.
三、侧重实验设计,课堂实时互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不只能局限在课堂,结合初中生灵活的思维,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也愿意在自主实验中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与同学分享实验结果,对此,教师还需让学生在家中完成简单实验,并录制成视频分享给同学或者在班级群组,教师选择失败实验及成功实验,在班级中与同学共同讨论,这种方式能节省课堂实验时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实验能力.教师将新奇实验在课堂上展示,重点展示设计环节及演示流程,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课下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比如,学习《焦耳定律》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后,让学生对电功及电热关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对电阻电路及非纯电组电路展开分析,单纯依赖教师讲解,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内容,但此时教师准备一个小型发动机,设计纯电阻及非纯电阻实验,利用变量控制法让学生观察电功相同电热不同的电路,此类操作简单可行,学生掌握较为容易,可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在演示实验中,会找到生活中利用的素材,组织学生课下自主实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四、重视实验反思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后续环节:反思。实验结束后,细致的反思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的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写实验反思,分析实际实验结果与预期实验结果有哪些不同,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差距,在下一次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外部条件……科学的探索精神是不断进取,教师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实验教学是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升的核心素养也是多方面的,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在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探究实验教学新模式,最终提升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及各方面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长林.培养学生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8):53-54.
[2]毕兆国.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第二课堂(D),2020(06):20-21.
[3]丁倩颖.谈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1):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