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张会群
[导读] 智力提升和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思维的助力,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目前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
        张会群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255000
        摘要:智力提升和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思维的助力,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目前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新课标的深化实施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单纯的是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语文知识即可,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努力寻找积极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落实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重要性;策略;培养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相当于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升级,其内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师还采用原本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最终的教学目标,那将给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语文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初中教育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拥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等特点。因此,发挥出初中语文学科的内在价值和作用,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要采取相关的策略,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是目前初中语文继续实现的一项教学目标。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巧好能够满足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想要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必须要从想象力培养入手,想象力的形成是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将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内容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潜力和联想能力,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得到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五四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桃花源记”这一篇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文章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利用问题导入新课:你们是否有见过桃花源,你们所见的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以此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阅读本篇文章的主动性。

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阅读了本篇课文,你认为陶渊明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桃源世界?文中的桃花源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是否可以用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桃花源进行充分的想象和探究,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桃花源的奇特有深入的体会和理解,还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起到训练效果,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感官齐参与的过程,不仅要运用到眼睛、耳朵,还要运用到心、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内化相应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传授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针对初中生而言,思维的活跃度正处于一个高值,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只是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其见解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因此,教师要借助日常教学,通过学习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为例,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篇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将文中有效的信息进行勾画和记录,然后,给予学生一定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让其对每段落的大致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并将总结的语句记录在段落后面。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该篇文章所讲的重要抉择到底是指什么?试着用文章中的语句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进行分析和把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三)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拥有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有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合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方面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得出新的思想观念。例如,在教学“恐龙无处不在”时,首先为学生播放恐龙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活动和交流,谈谈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并思考该篇文章说“恐龙无处不在”合理吗?然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探究,回答教师所布置的探讨话题:1.为什么南极也会有恐龙的存在?2.恐龙不可能独立生存在某一块大陆上,但是它们又是怎么跨越陆地之间的海洋,去到另一块大陆呢?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促使学生能够将其进行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最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恐龙无处不在”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J]. 中国农村教育,2019(29):89-90.
[2]李芳.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革新,2020(0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