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策略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   作者:   沈杰
[导读] 语文阅读就像旅行,学生若想不断发现美景,就必须通过深度阅读之“路”,走入文本之境,在阅读“美景”中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度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促进高品质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
        沈杰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鹤毛中心学校238361
        摘要:语文阅读就像旅行,学生若想不断发现美景,就必须通过深度阅读之“路”,走入文本之境,在阅读“美景”中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度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促进高品质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在深度阅读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促进学生语文技能和修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深度学习策略 应用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表层地理解知识,机械地识记知识,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立足时代发展需求,教育领域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做到理解整合、迁移应用和批判创造。众所周知,深度学习是以一种以理解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立足迁移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要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有效地应用深度学习策略。
一、确定深度阅读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前,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找到教学方向。在制定目标时,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着手,既要深度阅读,找到需要深度教学的内容,又要借助探究,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品格,找到清晰的教学思路。《望岳》是杜甫的一首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泰山雄伟的磅礴的气势。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参照注释,把握全诗,了解诗歌的结构;背诵全诗,从诗歌中了解创作者的写作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方式。学生要想读懂诗歌应该从深层次对诗歌进行挖掘,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对诗歌进行鉴赏,也能推动深度教学的开展。从诗歌、诗风再到诗人,学生可以运用联系和对比、想象与鉴赏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不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推动深度阅读的进行。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应该注重概括诗歌的内容和特点,这样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立足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会将文本中描述的生活内容,用情境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体验生活情境,自主地实现生活与经验的转化。以《散步》为例,这篇文章讲述了祖孙三代在散步的过程中,就走哪条小路提出不同看法,最后做出选择的故事。该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于是,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初,我先创设了生活情境:下雪了,天气很冷。

祖孙三代窝在家里,孙子中午想要吃火锅,爷爷想要吃馄饨,如果你是爸爸,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为什么会做如此选择呢?如此情境,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们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同时也使学生们初步地感知到阅读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巧设问题,引领深度品析语言
        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文本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是值得反复地推敲与深思,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温度,体会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以七年级下册《纪念白求恩》一课为例,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人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其中作者用到了两个“没有一个不”,采用的是一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此处是否能够将两个“没有一个不”改为“全部”“个个都”等形式呢?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和互动探究发现,相比于一般肯定句,作者使用双重否定句式的语气要更重些,感情更加炽烈,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可贵精神所感动。在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在深度语文教学中,只有从言语形式入,精心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准,从而使其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实现对学生言语思维的能力培养。
四、渗透经历
        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前,教师可以介绍文本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师也可以把历史资料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或悲壮,或凄凉,或欣喜等的气氛,这比照本宣科讲解的教学效果更好。可见,历史资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教师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五、延伸深度阅读的学习范围
        《龟虽寿》是曹操的诗,传达出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态度。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找到自己喜欢的曹操的其他古诗,以文本的形式写出自己为什么喜欢曹操的诗,并分析创作者的情感,找到创作者的创作风格,还可以对古诗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创作者作品的理解。教师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文本的展现中,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课后作业应该具有深度,使学生需要不断思考才能回答问题,这是对深度阅读的拓展,学生找到深度阅读的方法,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才能找到清晰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不断在课后进行挖掘,丰富学习的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做好深度阅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瑞峰.深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阅读,2020(07):61-62.
[2]李燚鑫.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N].语言文字报,2020-01-03(003).
[3]范述碧.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研究[J].文存阅刊,2018(1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