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黄叶彩
[导读] 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学,奠定了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在课程改革深化、关注核心素养提升的大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应深化改革,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
        黄叶彩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三小学
        摘要: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学,奠定了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在课程改革深化、关注核心素养提升的大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应深化改革,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以生为本,通过构建认知图示,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习得新知,并且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不断的概括化,系统化,形成科学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是教师需要在未来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的方向。本文先是对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概述,又对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优势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利用图式理论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与要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一、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般老师在最初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学方式基本从词汇开始讲解,然后是造句、语法等,较为枯燥乏味。随着参加过一级二级之后,课堂内容开始多了,但是这时一般老师容易本末倒置,拼命在形式上讲究,加越来越多的游戏,做越来越多的活动。但是很快随着教学的级别越来越高,又开始发觉不够用了,又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更高级别的技能,使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英语学习思维,不利于其英语学习。
        而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课,也就是书中的Read and write ,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以读促写的能力。传统的方法是单词、句子、语篇,把内容嚼烂嚼透,再讲给学生。可是这时孩子对文本本身已经没兴趣了,而且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有效阅读和仿写。所以教师在不同活动阶段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学习任务和活动[1],首先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文本本身的趣味点,或者从孩子实际的兴趣出发进入文本。然后让孩子去挖掘难点、记忆点,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思路有相对成型的思维模式,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理论主要包括: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实语言图式、扩展内容图式、巩固形式图式、构建策略图式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最终目的[2]。语言图式是指教师通过对某一组语句或话术进行反复刺激记忆,是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当文章中出现某一句话时,便能回忆出整组语句的内容。内容图式是指将文字内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使学生通过某一个词汇便能大致理解某一段话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有助于其理解、发散。形式图式与语言图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指学生通过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有针对性的找寻结构要点,从内容层次上进行阅读理解,把握文章脉络。
        当人在用脑或组织语言的时候,意象图式类似于一种经验的框架,可被视为一种工具在受到应用。其属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其中一个理论,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与心理学相关的,只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把它们引入到了认知语言学领域并应用于相关研究。如果通俗点的话,图式其实就是某一个刺激在主体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答案。这个答案或图示包括了你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及对题目特征的描述和推理的过程。举例来说,“花朵”图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有界单位的认知中,对此,可以从这样一些汉语表达中产生体会:草地、花瓶、春天、公园等。

因此,在进行英语等学科学习或工作时,可以利用图式理论进行理解记忆,将一段信息提炼成一个主题词汇,只要深刻理解这个词汇,自然而然就会记住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
三、利用图式理论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与要点
        1、利用内容图示 提高阅读理解力
        在人的一生中,视觉感知力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学生在认识和识别各种物件的时候,大脑中会出现各种场景及联想。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前,可以先向学生出示与文章相关的图片并进行讲解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与文章有关的画面。随后,教师可通过通过图片环游、图文匹配等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图预测、捕捉关键信息、分析文本。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潜意识里对图片的内容进行思考并依据图片进行故事讲述[3],从而理解绘本内容,提升学生的推理论证和分析评价等思维能力。在图片解读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拿出英语文章使学生进行阅读。此时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大概的认知,理解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
        2、形成思维定式 加深学生记忆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习的过程,知道记忆的特性,找到最适合孩子记忆的那个点,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和刺激,这样相比简单地教授知识点而言,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阅读记叙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寻找时间、地点、人物。再通过每个人物的动作、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梳理文脉,整体理解文本[4],使文章理解起来思路更加清晰。
        3、自主制作图示 提供展示平台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学家维特罗克对生成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最早的研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生可能不理解教师讲解的语句,但他肯定理解自己加工生成的语句”。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小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且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酷爱体验,因而非常有必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才艺展示的平台。
        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图示,形式可以是针对文章内容画出图画,或者写出学生自己对文章理解的思路。基于不同的文章内容而产生的图示模式各有其优势,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教学目标和难度来进行选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避免使用一个固定模式来应对。
结束语:对于小学生英语教学而言,不仅需要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发散其思路,培养英语思维模式。而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阅读等科目的教学中,意在变革当下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通过学生主动的构建过程,能动的反应过程来完成知识网络之间的链接。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积累,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的意义,达到知识、技能、情感的三位统一,实现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苗苗.交互式语言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91(10):314-315.
[2]聂文兰.图式理论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