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低效困境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张薇
[导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的前提。
        张薇
        河南省卫辉市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卫辉  453100
        摘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的前提。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基础时期,所以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其它时期。近几年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和个人素养的提升,但是从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看,并没有取得明显的实质性的效果,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率低的困境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效率提升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个人素养在当今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成了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得到了拓展。作为教师自然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来分析,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率低,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陈旧是主要制约因素
培训方式决定了培训的效果,也决定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但是从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来看,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率低的因素和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陈旧有着较大的关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没有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培训内容不是教师所急需的所所关切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培训方式上还是以专家讲座为主,只听不练,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相脱节。那种在几百人、上千人的场所,去听一场专家报告或看一场特级教师的示范教学,根本无法实现交流对话,培训的有效性是很难体现出来的。没有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培训方法的改进,就无法真正提高培训的效率,也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参与培训的时间有限
        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压力较大。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让学校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口碑,过度重视学生们的考试成绩,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而不顾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给教师和学生安排大量的教学活动,这导致教师更多的间都用来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去静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发掘整理自己的教学经验。这类教师在参加培训时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应付差使居多。
(三)教师对参加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动力不足
        学校中有一部分年龄稍大一些的骨干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有充足的把控能力,没必要参加培训。外出学习占用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回来以后还要补课,所以他们对参与培训有一点抵触情绪。这些教师没有真正体会到培训能够带动和影响教学效率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从客观上来讲,培训机构在培训模式、培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上教师主观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
二、走出中小学教师培训低效困境的重要性
        走出中小学培训低效困境首先就需要注重培训的改革和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新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教师们认识到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性,在培训环节为教师们改革和创新做好表率。其次,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引导和激发。

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掌握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文化、高技能的现代化人才。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走出中小学教师培训低效困境的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培训形式和培训的资源
        积极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当今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培训资源,并且这些资源都是经过实践和总结之后上传到网上的,运用这些资源进行培训不仅可以使培训的内容更符合现阶段教师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打破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从而促进培训效率的提升,走出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率低的困境。因此,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模式。例如教师工作坊研修、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混合式培训等,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师自主研修与集中研修相结合,教师们可以随时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观看优秀教师的课例,可以在工作坊与名师对话交流,这样的培训,打破了时空界限,有个更多的选择性,变得更加个性化,从而促进培训效率的提升。
(二)落实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的培训理念,突出重点,按需施培
在教师培训中,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参训者是培训的主体,只有以参训者发展为本的培训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培训时首先应该做到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准确定位培训目标,以参训者的学习需求为基础和依据,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参训者的差异性,合理设计培训方案,恰当选择培训内容。二是要开展教育教学问题搜集,切实解决参训者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够把问题讲深讲透,使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落到实处。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蜻蜓点水式的教师培训,不突出重点,应付了事,这样的培训都是参训者主体地位缺失的培训。
(三)认真组织好校本研修与集中研修活动
        线下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过程中,专家与学员,以及教师同伴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开展问题诊断、研课磨课等活动,使问题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解决,教学技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和训练,教学水平才能有较大的提高。所以中小学要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充足的时间,注重对课程安排和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活动,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参与研修学习才能更加安心,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所学习的内容去反思、去消化吸收、去实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教师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要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例如把教师参加培训研修活动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对积极参加培训且成绩优异的教师予以加分奖励,并且注意建立教师学习档案和个人成长档案,让教师们真切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过程,也让其他教师看到培训学习给教师带来的改变和利益,从而激发更多的教师自觉主动参加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技能,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也有利于改变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率低的现状。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现代化教育,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要为教师培训创设有利条件,更新培训观念,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让教师培训更加高质高效,为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陆元.县三等奖让我遇到生命中的贵人[J].教师.2019,(31).127-128.doi:10.3969/j.issn.1674-120X.2019.31.072.
[2] 黄国涛.农村地区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J].成才之路.2015,(25).33-33,34.doi:10.3969/j.issn.1008-3561.2015.25.027.
[3] 莫志贤.示范性教学在新教师培训中的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289-289,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