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春
江西省高安市瑞州街道港溪小学 3308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一系列教育要求,而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成为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研究途径,但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效果,教师必然需要贯彻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和学生观,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成,保证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情感愉快体验性,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进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从而才能保证可持续推动学生数学技能和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实效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上,谈一谈自己的教学思路,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从业者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效化;方法研究
数学是一门理科为基础的学科,这门课程集合图形数字计算为一体,本来就是一门非常严谨和需要独立思考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从小到大都要学习的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学是理科中的重要学科,如果这门课程学不好对其他的学科也会受到影响,还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出现了严重偏科的现象,为了实效化地避免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困难,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实效化教学方式,以此实现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兴趣生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实效化教学为主题,通过趣味导入,激发学生更强学习动机、设计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学生自信心,实施共享学习实践活动的三个方面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各项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协调化、健康化发展。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更强学习动机
小学生自身学习控制力不够,在课堂中学习注意力无法持久,这为教师的实效化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阻碍。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小学数学知识表现的算式性、抽象性、复杂性,都有很大的学习负担性。那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趣味导入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助力教师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课程导入上,教师应该追求趣味化、互动化两个关键点,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从课下闲散的状态下抽离出来,以更好地学习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主动性。那么在趣味化、互动化的教学导入上,教师可以设计故事化导入、多媒体导入、谜语或者PPT导入方式,不同教学导入方式,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例如,在教学《平移》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丰富资源中,提取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而且这些物体必须是小学生熟悉的,日常能够见到的,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呈现出来,先让学生猜一猜其中那些图形是含有平移的特征,然后答对的学生有奖励,这样比赛化、直观化的师生互动中,将会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从而利于教师后期教学实施更为针对性方式,以此减轻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的难度性。
二、设计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联系,那么教师应该实施生活多元化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同时,小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小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特别愿意模仿成人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到这一特点,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且设计一个生活化教学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生活角色,教师也为活动的开办准备相关的头饰,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上,为了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和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周日小伙伴一起去小卖部买东西,教师则是小卖部的售卖员,学生则是当成顾客,教师准备上相关的道具,如:糖果、瓜子、花生、水果、小零食等等,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中,能够通过自己购买过程中准确的买对东西,算出多少钱,应该给出多少钱,然后教师应该又应该找回多少钱,那么学生买的相关物品,则就成为教师给予自己的奖励。这个过程中自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实现推动学生数学技能发展,掌握简单算式规律的教学目的。
三、建立学生自信,实施共享学习实践活动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来自于自己学习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学习边界,那么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的教育作用,能够以辅助者的角度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突破自己学习过程中重点、难点知识,自然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自信心建立,学生的数学兴趣自然产生,自己就会主动化学习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质疑,从而以此进入学习的良好循环上。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共享式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并且增强比赛模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共享学习,完善自己学习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例如,在学生掌握基础的《折线统计图》知识上,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统计五年级所有班级的人数,并且能够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其次,这个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开展,这样将会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带动学习,当学生都统计出相关班级人数后,开始小组讨论并且绘制折线统计图,最终在师生面前分享各自小组的实践成果。这个过程是学生突破自己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综合学习能力和社会性能力的过程,这样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不仅突破了自己学习难点,掌握课程知识的实际灵活应用,还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实效化教学为主题,通过趣味导入,激发学生更强学习动机、设计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学生自信心,实施共享学习实践活动的三个方面研究,不仅加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化过程,还能够培养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实效化教学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化过程,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那么这也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针对性,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实效化学习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2):113.
[2]刘广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2):55+71.
[3]古建鹏.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路径分析[J].新智慧,2018(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