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青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中心小学 224532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积极分析数学教学知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分析,然后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课堂动力;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能够运用各种数学理论解释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数学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使其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且有极强的逻辑性,对小学生来说有极大的学难度,非常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作用,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二)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大多是以口头上的教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参与进来,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使得教学过程太过单调,课堂氛围过于沉闷,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数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教师、同学进行针对性的互动交流,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具体策略
(一)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的科学。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更自愿、主动、高效地学习
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知识性不是很强,这个阶段的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对于基础数理知识有个概念,是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形成思维方式的工具。所以教师更应该帮助孩子们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更自觉主动地集中注意力、加强自我督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此,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引申生活中的情景或者让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如果想让教学收到优异的效果,这不仅有赖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学讲堂之外的时间里也非常重要。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数学老师应该把这一环节重视起来。教师应注意在给学生布置数学运算作业时,不要特别单调和乏味,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起自己在课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合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并且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结合生活来布置作业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态度。比如在教授完“加法”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们回家算一算家里有多少双筷子,有几个碗,以此来巩固学习的知识。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压制了起来,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要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之后为学生设下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进行到《20以内退位减法》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不要一味的让学生去做大量的习题,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课堂比赛,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比如,教师说出一个减法算式时,可以让学生去快速的计算,之后计算速度最快并且答案正确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奖励,并向学生提问:“那你是怎么这么快的计算出来的呢?”,让学生将口算过程与同学分享,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会提高学习兴趣,还会因为同学之间的计算方法传授而学会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学习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三)借助数字表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领域中也出现了较多的数字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合理利用,往往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以更加丰富与多元的表现形式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丰富的表现力与新颖的表现方式往往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即可以通过对数字表现形式的利用,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受自身主观兴趣的调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例如在《位置》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动画数字媒体资源应用在了课堂之中,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通过动画媒体资源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看到具体的位置平面转化为网格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还具有十分新颖的表现形式。通过笔者对数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学生不仅能够对本课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更加立体的认知概念,更能使学生在其对课堂内容表现形式的创新作用下真正建立起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得到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教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进行课堂导入,设置各种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谭桂容.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20(1)
[2]顾云娟.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4)
[3]李玲.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赤子(上中旬),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