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社团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 耿继斌
[导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

        耿继斌
        湖北省宜城市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目标,而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并从体育课程出发,使体育情感、技能和意识的素养可以得到优化。高中体育社团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并让教学的开展走进生活,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体育技能学习、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得到融合,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下的全面发展,有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基于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就“体育社团”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体育社团;一些思考;高中体育
        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时期,除了学习外,还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其中,体育社团能够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增强体魄。不仅如此,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本来就大,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其缓解压力。但是就我国大多数中学实际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情况来看,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为了确保学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学校应当重视体育社团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组织人员,确保体育社团能够正常运转。
        一、体育社团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水平不高
        通过调查问卷总结,娄底市中学体育社团的整体评价较好,对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也比较满意。但对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活动技术指导的评价稍低,对体育社团的健身效果评价也不高,这反映出教师在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活动指导上还有所欠缺。另外,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自发性组织起来的活动组织,经费来源于报名费和学校拨款,所以经费缺乏是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要制约力量。
        2、社团关系不紧密,指导教师缺乏
        高中体育社团的动作模式影响着体育社团的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体育社团没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导致社团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在社团活动参与过程中无法实现体育技能的提升,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不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3、体育社团受多种因素限制规模小
        高中体育社团的开展受场地、器材、经费等多种因素影响,规模一直无法发展壮大。调查显示,多数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环境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活动地点。体育社团竞技性缺乏,以娱乐为主,项目少,主要是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街舞等几个传统项目。
        二、对组织体育社团的一些思考
        1、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为什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相信其中的原因不难想到,反馈意见的提出者往往都是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有什么优势呢,学生并不像学校领导一样繁忙,往往除了上课便没有其他的事情,因此学生对项目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比学校领导还要多,同时看到的情况也或许比学校领导看到的还多,所以可以简单的说或许学生对项目建设的了解比学校领导还要清楚,但是学生对项目的了解情况往往只有通过信息的反馈,像一些意见箱类的方式才能够让领导知道,所以对于领导来说一定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或许能够从中发现更重要的问题。


        2、加强体育社团管理
        体育社团是学生为核心,是课余活动下的兴趣团体,但是高中学生虽然能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却缺乏保证社团发展和活动组织的能力。要发挥体育社团融合培养素养的作用,需要做出针对性地管理设计。因此,高中的体育社团管理中,教师要做好管理,维持社团的自愿性和公平性,保证体育社团的纯粹性质,让其中的学生对体育有兴趣,并能做相互的帮助和学习,使体育社团的形式被接受。在体育社团的管理中除了社团人员和制度的制定,更重要的是社团体育活动的组织,教师在其中要发挥优势,寻找场地和时间,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展周期性的体育锻炼,从而保证体育社团的活力,避免形式化的情况发生。
        3、培养学生干部以及领导人
        一项体育社团活动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各个领域的特长运动员而已,更多的在于组织者、策划者、领导者等人员的密切配合。在不断的经费规划、场地构想、组织领导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开发或觉醒自身的天赋或技能,从而相较其他人更快的成长起来,拥有更足的胆量更宽广的人脉。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在不断的体育社团活动中开发自身的特长,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主干甚至主要负责人,接触更多的事情,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等,从而在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不一样的自己。
        4、社团应注重自身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统一
        高中体育社团作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其对学生人文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在此情况下,社团不仅仅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集体性组织,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对此,社团必须要具备自己的文化氛围,如社团的建设目标、为成员所提供的服务等都要明确,从而使社团成员在其中能够得到锻炼与成长。而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主体,其文化建设应注重在理念上与校园体育文化保持统一,注重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自己的社团文化和发展目标,从而使社团能够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5、丰富体育社团类型
        体育社团融合核心素养培养中要保证学生在其中的兴趣发展,只有学生进行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社团的作用。因此,在体育社团的建设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体育兴趣差异和实际校园条件,丰富体育社团的类型,使学生有参与社团的意识,并在社团活动中主动参与。比如成立跑步、足球、篮球、健美操等多种体育社团,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社团。体育社团类型的丰富可以保证学生的个人兴趣得到发展,让体育活动有特长和意识反向的发展,对于体育技能和健康意识的素养培养都有帮助。针对小学生个人喜好容易变换的情况,在体育社团组织中应采取宽松的入团和退团制度,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感受,寻找自己真正的体育兴趣。体育社团中学生有兴趣的保证,社团体育活动就会顺利地开展,达成锻炼身体素质,培养运动能力的目标。
        6、社团成员应注重加强自我约束
        体育社团的运行和活动组织都是由学生所主导的,所以学生群体必须在社团活动中注意约束自身行为。一方面,社团成员应将自己的体育发展目标与社团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团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社团要遵循民主原则,积极听取所有成员意见,避免独断专行,以真正确保社团的各项活动决策都能够科学合理,符合所有成员的意愿和需求。
        适当的体育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社交交流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善和发展。因此,除却必要的学业要求,即使在高中阶段,学校的教育也不应该忽略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重视和规划。只有学生拥有了更强的体魄、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质,他们实现梦想付出的学业上的努力才能够拥有更加实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秀梅.社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04):209-210.
        [2]李小强.高中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必要性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3(09):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