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创设多元化情境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张晓婧
[导读]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张晓婧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实验中学   636063
        
        摘要: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从单一的“讲解,解谜”教学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模式是情境教学,它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来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情境创造策略向学生讲授历史,使学生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并从历史的肩膀上看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字:初中历史;多元化环境;策略分析
        将情境教学融入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实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历史活动时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历史的认识。多元化情境的渲染可帮助学生更快地投入历史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到情境教学方法中,并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见解来详细阐述和解释在初中历史教室中创建多样化情境的策略。
        一、创建一个交互式情境
        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历史课堂上应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因为这将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并增强班级凝聚力。此外,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组织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并将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发现学生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互动情境,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在讲授本课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问学生以下几个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什么?2.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哪里爆发?它的导火索是什么?3.请简要描述萨拉热窝事件。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像“绞肉机”这样的战斗发生在哪里?5.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后果?然后,同学们在小组中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了积极的示范,以打破历史教学课堂的沉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了评论,并向学生指出了一些观点,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只进行单方面活动的现状,并不断促进了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二、创建媒体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教学。在21世纪,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主流。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色,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课堂内容从静态灌输转变为动态传播,以图形,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实现,适应了初中生仍然专注于图像思维的思维特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学习基于信息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等内容创造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对通过新媒体形式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历史教学内容可视化,拉近学生与历史学习内容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它引起了教学上的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课程改革中,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成学生的历史思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充分利用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历史教学模式,形成了开放互动的历史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创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出宝贵的历史和文化成就。此外,在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整合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整合新的媒体模型,建立新的课堂,以确保学生提高参与的整体效率,并通过整合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识字的能力得到了改善,历史学习观念得到了提升。因此,在新时代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整合新媒体的积极性将稳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当教师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剪辑,以使学生加深学生对教材的了解。
        三、造成问题情境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对历史的亲和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探究因果关系的能力。问题情境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起到更明显的作用。创建问题情境是一种使用多种方法来创建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心理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情绪,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型。问题情境教学的优点是使课本、课堂、学生生动活泼,改变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问题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童年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图片,历史资料,故事等更直观的手段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增强他们与历史的亲和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探究因果关系的能力。问题情境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起到更明显的作用。创造问题情境是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迁”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科学的历史意义查询过程在课堂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建立了学生的思维探索模式来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探索,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四、营造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在1970年代从美国出现,并且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也开始出现在我国。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历史课程的倾向,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的解释和教学,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要倡导经验和实践、参与和合作以及交流学习方法,并努力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实现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合作情境,这非常有利于高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新课程“教学建议”明确指出:“历史教学是师生互动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逐步促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进,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封闭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现代化开放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历史课堂营造了生动的氛围,在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改变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可以学习行为并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其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的独立性,合作性和探索性学习,这些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它广泛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独立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在改变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应盲目地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形式,而应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使用与学科教学特征真正相符的情境来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应首先分析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然后选择适当的情境模型来调整和创新传统方法,从而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的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郁树梅.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面面观[J]. 学苑教育,2015,000(012):26-27.
        [2]杨瑜东.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探究[J]. 教育界,2016,000(004):172-172.
        [3]胡志华. 初中历史课的情境创设[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