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李海
[导读]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

        李海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提出使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了教学的根本目标,而一举措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为达到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探索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化势在必行。
        一、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概述
        1、教学目标设计基本要求
        首先,教学目标要注重系统性,系统地把握目标要求,整体分析目标关系,一方面要注重目标的纵向分析,体现出逐层的具体化,从单元教学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要贯通联结,相互呼应。另一方面要根据系统论的有序性来进行学习内容前后关联的顺序分析,确保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相符合。其次,教学目标要注重全面性,秉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的基础要求,同时实现以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学目标要分层设计,确保可操作性。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和教学目标本身复杂性的存在,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梯度式设计策略,以确保教学能够推动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获得均衡发展。操作性则体现在为了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更加有效的达成,教师应当对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部分进行具体描述,明确界定预期应当达成的教学结果,便于师生届时对教学效果的自我检验。
        2、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
        核心素养是其它学科素养的发展基础,核心顾名思义代表着其涵盖的共通性,其落脚点是从学科角度出发,同步实现人才培养以及学科的育人价值。作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课程性质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既是落实素质教育,也是在推动课程改革,可以说从知识目标到双基目标,再到三维目标,地理学科发展至今,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为新课改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当前的地理学习已不再是单纯地应付知识考试,而已经发展到应对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一矛盾解决的现实需要,就此层面出发,不难看出地理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能力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中的体现,既是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1、同化顺应,提高教师素养
        同化顺应是同化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将新的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概念进行联系,产生相互作用,这适用于教师认知结构中对于三维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的学习深化。比如三维目标指的是教师心中原有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而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概念,就与原有概念处于并列状态,同归于地理课程的育人目标当中,那么当教师遇到不能用三维目标来实现的教学内容时,就需要对原有内容进行重新建构,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新课改下,三维目标其实对于很多教学目标设计需要都已经不再能够完全满足,这也并非是对三维目标设计方式的否定,教师只需将核心素养涉及的多个方面在原有三维目标基础上进行融合,便能够提高教学设计效果,并突出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教学价值中的作用。
        2、因材施教,把握实际学情
        教学目标设计无论怎样改进优化,其面向对象仍然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而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则意味着教师要做好调查实际学情的准备工作,通过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具体掌握和能力发展程度到达了什么层次,进而结合课程标准基础来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以实现有的放矢地核心素养培养与渗透。一般常用到的方法有阶段性测试、倾听交流等等,通过适当地小型测验来发现学生在具体方面的不足,从而完成对实际学情的把握。

倾听交流则能够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目的,感知到课堂学习的落脚点是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明白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自身特别需求等一些方面的照顾,由此能够更加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3、深度剖析,挖掘教学内容
        剖析教学内容的目的既是为了探寻核心双,也是为了突出核心素养。教学内容是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教材为载体的,而高中地理教材又包含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重难点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一方面既要对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进行解读分析,发掘目标要求中的重点,完成与核心素养的匹配和对照。另一方面也要具体分析教材,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找寻正确的切入点来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课程标准中对于必修一课程内容的一个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对此结合第一章第四节来看,很明显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就是图文探析。再如,人地协调观素养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所处的地球圈层,教材中对应的内容则是结合地理活动提来进行人类生活与地球表层的知识交流。地理实践素养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搜集地理资料,运用地理工具探索地球圈层的划分发展与表征。相对应的教材内容有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发现,结合图片与地理工具来进行推测探究。总的来说,通过深度地剖析和解读,能够挖掘到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与之进行对应则有助于做好教学目标设计前的思考与准备,为高质量的教学目标设计奠定基础。
        4、系统发展,多维度展开
        教学目标不是只能体现出一种地理素养,但核心素养作为最关键的必备素养,无疑需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进行慎重考量。对此,首先要重视单条教学目标呈现多个核心素养的情况,确保不同方面的核心素养尽可能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都能够有所涉及,避免厚此薄彼。其次,要针对大多数较为薄弱的地理实践素养进行针对性问题设计,强调协同发展。比如,山区设计合理公路,模拟出游冰岛,地域特产地理标志的申报等活动可以结合单方面的核心素养来重新设计实践活动,如结合人地协调管,可以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理实践活动,结合区域认知可以设计乡土地理或旅游活动,结合地理综合思维则可以设计成因探究活动等等。由于目前课内地理教学实践能力素养的培养主要局限于考察、调查和观测之类的活动,那么在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可行性与实现几率都比较低,但与其他素养的综合结合也同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其行动意识,丰富地理实践素养的培养形式。
        5、把握关键,突破重点
        教学目标中无论是设计的学习过程还是学习结果,都应当突出核心素养的存在,以实现过程与结果的两手抓。具体分析,首先要做到目标的阐述准确,将素养培养与落实的过程描述变得更加具体化。比如,“感悟人类在开发自然时应当尊重大自然,落实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该目标的过程设计是感悟开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结果却是培养人地协调管,对于如何尊重,为什么尊重以及如何感悟,并没有具体明确的呈现,不仅过程空洞,结果上也显然并不形象具体,那么在具体实现和达成上是一定困难的。对此应当精确阐述,比如强调对比分析材料来明确人对于地,地对于人,或是人地关系影响,来突出感悟人地关系的过程。对于结果的清晰,也要具体落实到素养培养要求的整合上面,比如教学目标中经常出现的“树立因地制宜观念”“培养热爱城市、热爱生活的良好情趣”“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等等,都可以统一合并到人地协调观与区域认知两方面素养的培养目标当中。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设计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当前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仍未停止,本文也期望能够作抛砖引玉之效,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带去一点启发、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郭芳英.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地理教学,2018(12):20-22+42.
        [2]薛寒.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王增,王曦园,魏亚菲,梁保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6):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