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王金
[导读] 初中美术选课走班教学将在中学美术课程改革推动下形成

        王金
        肇庆宣卿中学
        摘要: 初中美术选课走班教学将在中学美术课程改革推动下形成,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并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推动学校美术特色的发展、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能力提高。
        关键词:中学美术改革;初中美术走班教学;课程实施与长期发展。
        中学美术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焦点所在,而新一轮改革的最大亮点便是课程的选择性大大增加。但是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处于尴尬地位,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走班教学这一模式应运而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走班教学指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科目来上课。不仅仅是高中,初中亦可以尝试美术走班制教学。
        目前初中的美术课设置虽然品类繁多,相比高中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又比小学增加了不少理论知识。但不免有些课程流于表面,学生走马观花,并未将其深入学会。而走班制选课以一定的时间(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可以将一门技艺学的更加深入,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潜质从而更早的找到自己美术方面的兴趣发展。这是一种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改革需要、符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可以综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初中美术走班教学指的是在学生不分班的前提下,报相同选修类科目的学生在一个班进行学习,学生不走班的时候还在自己原有的班级学习。目前可开设美术课分为:素描、书法、工艺美术、国画以及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选课的初中走班制教学已成趋势,这是一种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改革需要、符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响应号召,试行初中美术科目的走班制教学,两节连堂,使得传统班级格局被打破,从学生兴趣与教师技能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尝试让学生进行走班选课进而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提升,走班制更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两节连堂能更大程度的保证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实践。
        (一)目前走班制教学存在的两个最突出问题是:
        (1)如何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在选课方面的自主性原则。
        在学生最初进行选课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课程介绍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很多选课的结果是家长、老师代为选课,破坏了选课走班的自主性原则,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和选课方面,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发展方向,学生要亲自选课并确认,老师、家长乐意提供参考,但不得代选。
        (2)走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进行走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依据学生兴趣爱好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实现。然而,现阶段的教师在进行授课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有些教师开设课程不够合理,授课方法不够科学,造成走班教学中各教室的教学情况良莠不齐,学生选择过分偏重某一课程,同时也令另一些课程门可罗雀。借由走班选择的两极化可以发现,现阶段走班教学更加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偏好,其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升,要求教师拥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活化课堂,吸引学生。
        (3)初中的选课走班课程设置如何更科学和系统
        目前老师开设的科目虽然品类多,但是不具备长期发展的特点。老师们没有系统的开发整个初中的选修课程,让走班教学有点流于表面。学生在自己报读的课程外,所习得的知识呈现碎片化,课程之间缺少能联系起来的纽带,没法达到预期的学科统筹运用的能力。初中课标界定的一些模块没有完全实施。


        我们开设初中选课走班教学的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思考的能力,能拓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而不局限于教材。我们开设的课程涵盖素描、书法、工艺美术、国画以及课本知识的学习等。不仅仅是书法课,也不是单纯的手工课,通过多样的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美术文化的丰富性,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虽然总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是改进的每一步都是不容忽视且十分重要的。
        (1)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和课程安排。
        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自主选择权,同时在选择制度的推动下,使老师们更加重视课程开发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美术表现、文化理解)。
        (2)寻求走班课程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形成特色创新型成果。
        课题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学习的过程,通过小组协作、小组探究、各班作品展示等环节提升学生交流、审美的能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希望能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实践、切实可行的初中选课走班策略以及技巧,对学校美术师生的成长起到一定作用,并使广大美术教师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实例。课程亦可以借鉴社团的发展样板,在系统设计的同时鼓励学生以老带新,真正的生根开花,影响更多的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其中。
        (三)走班制的具体实施过程。
        (1)首先调查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爱好,分模块设置课程形成选课的调查问卷,对结果作出分析。
        (2)课题组成员根据分析结果搜集资料、询问专家、和学生交流,以此来制定教学内容及计划。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加丰富,多一些探索和实践,选课课程设置及可持续发展,课程对于学生所产生的三维影响。
        
        (3)教师开始课程实施,主要进行课程开展、课后研讨、学情分析等。
        (4)然后进行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绘画、审美能力以及美术核心素养的比较及分析,同时也探讨下该课题项目的开展是否对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理解有一定的影响,结合新课标需要研究对美育是否具有积极影响。
        (5)举办课程成果展示,走班后的各班“学生作品展”。
        (6)及时做课程总结及研究型论文撰写。
        走班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与学校教育环境与教育条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根深蒂固,并非短暂时间内便能有效改善。然而,立足科教兴国基本战略,依靠教育深化改革这一大树,在逐步重视素质教育过于应试教育的现如今,走班教学已然有了极为肥沃的成长土壤。对此,学校方面应注重素质教育对自身教学的影响,积极配合先进的教学思想,以打造科学的教育环境,支持教学模式为基础,努力扭转现有班级教学模式,推广走班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走班模式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及策略》 郑立君 《广东教育》2020年第02期;
《中学美术走班教学之我见》 唐丽亚  《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
《美术社团走班制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张婧 《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第2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