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倩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显露头角。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声乐、色彩等信息非常感兴趣,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以文字和语音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现抽象复杂的音乐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发展。因此,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媒体;应用方案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枯燥无味,长期阻碍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但幸运的是,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和完善,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优势(容量大、时效性大、灵活性大、丰富性)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有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多种方式加强业务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有效地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作用贯穿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更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抽象的音乐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可以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只能让学生合唱,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下降。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以视频、语音、视频等方式看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音乐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春之歌》这首歌曲的授课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上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用于教学的PPT课件。课件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如收集春天的动物和植物的照片,收集春天的雨和河水融化的声音,通过这些春天的素材给学生导入课程,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春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春之歌》这首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歌唱技巧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唱歌技巧,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也是教学的重点。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懂唱歌的技巧,结果导致唱歌“不舒服”,甚至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演唱时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提高学生的演唱信心,良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很多学生因为不懂教育内容而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例如,在五线谱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会读五线谱。这时音乐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五线谱教学,使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五线谱,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教学学生发音技术,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时,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曲,让学生听歌,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到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我参考课前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向学生说明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优美抒情。之后,我让两个学生一组,互相练习唱歌(媒体辅助)。最后,为学生伴奏,让各组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提高学生对美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素养,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多媒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轻松教学”的教学效果和目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有效结合教学内容的需求,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音乐知识的魅力和重要价值,有效激发学生的心理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火把节》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播放《火把节》完整版歌曲,让学生在歌声周围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并且音乐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丰富色彩、独特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学生沉浸在音乐教室的氛围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再如,在教《长江我的家》这首歌的时候,为了激发教室的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首先,可以引进相关的观光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看长江风景图片,对学生说:“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图片中河流的名字吗?”(提示:被称为母亲河)并且在学生的思考中,再次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达到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为学生唱《长江我的家》,学生静静地享受。然后,让学生一起学习这首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这首曲子,以简单的节奏指导曲子的伴奏,让学生充分感受曲子。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之后,再次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在学生听的过程中,带着学生静静地唱歌,并进行重点练习。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深入探索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音乐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劳秋菊.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审查,2019(09):135-136.
[2]陆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