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刘德平
[导读] 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可以理解为某些由于各种因素而暂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学习成绩的学生。

        刘德平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 盐城市 224552
        摘要: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可以理解为某些由于各种因素而暂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学习成绩的学生。过去习惯将学习困难的学生称为“贫困学生”,后来又称“低等学生”。但这样却严重伤害了学生。因此,“如何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如何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优化”一直是我们语言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改造汉语贫困学生。
        关键词:语言困难;学困生;有效策略
        一直以来,学困生都是各个班级教师都需要持续关注的群体,因为只有切实促进学困生群体转化,教师们才能真正完成预期教学任务,促进班级学生整体综合发展。但实际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在此方面所做工作都有所不足,所采用系列手段缺乏一定科学性和适用性,无助于针对学困生所开展的教学引导活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与之相对应地,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科目标不断提高。而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汉语已经慢慢被一些学生及其父母所忽视,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自身原因,由此他们的汉语成绩开始逐年下降。最后,这部分学生就成为了汉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当前阶段,如何有效促进学困生转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急需教师加以解决。
        1.尊重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信心
        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不重视课堂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得不到充分有效锻炼;测试结果不理想等。老师如果仅看到学生无法完成家庭作业或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等不足,势必影响针对他们的教学态度,而这将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严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如果想真正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取得进步,教师就不能因为他们成绩不佳而歧视他们,而要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帮助。例如,我现在正在授课的班上,有一个男孩头脑灵活且个性活泼,但他的课堂控制能力很差,经常在听讲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动作,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所以他的中文成绩非常差。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在本学期开始时,我把坐在后面的他转移到了前面,对他说:“你总是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把你放在前面是为了监督你,希望你会改变。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会说得很好。我希望看到你在课堂上举手。你明白吗?”。后来,他在课堂上慢慢就不再做小动作了,还积极举手配合教学。课堂结束后,我会对他说:“你真的很会学中文!!”每次听到此消息时,他都会自信地微笑。在这个学期中,他连续两次测验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由上述例子可知,教师们平时只要多加注意,引导学困生顺利发现自己的亮点,就可以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促使他们慢慢成为优秀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内在的优点和缺点,而教师们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们认为自己不行,从而放弃学习。为此,平时工作中,教师可以帮助学困生重新认识自己,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困生在看到自己的进步后自然而然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具有特别好的记忆力,老师应持续鼓励他们,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力确实比其他学生更好,然后引导学困生无限扩大自己的小优势,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当学困生感到成功学习的乐趣后,他们将把自己原来的“我做不到”想法转变为“我确定会做”。
        2.加强有效指导,提高学困生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极为重要的生活环境,而老师通常是学生极为尊敬的对象。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习困难学生的沟通,时时关注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首先想到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是汉语学科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从基础入手,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后逐渐产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必须有耐心、专心,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将能体验到老师的期望,产生一些心理暗示,即我不能让老师失望,进而自然自发地产生强烈学习热情,努力实现既定学习目标。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习困难的学生各方面情况,从他们的实际爱好切入,帮助他们养成广泛阅读以及深入阅读的习惯,便于他们通过长期阅读来培育身心,体验汉语言的魅力,最终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最终完成汉语学习任务助力。
        4.探索科学手段,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可以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探索新知识,并使他们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并主动接受教育。
        例如,当教“寻找母亲的小Little”时,我会先在黑板上画一组t,同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观察画作,然后一致地说:“小t”。借此机会,我积极介绍了它:“小t从出生以来就从未见过他的母亲,他有多么想念他的母亲!你能为他们做什么?”学生们一致地说:“找到妈妈!”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新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新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各种激励措施和新颖教学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并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过去对学习的依赖,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人,充分发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老师如果直言不讳,不想提出一些好的问题,将无法调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科学设置问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处于“愤怒与困境”的状态,这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之心,激发他们思考的火花,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
        5.加强对学困生的关爱
        实际上,一个人只有对成功充满渴望时,才能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们尽最大努力照顾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并正确地指导和教育他们。在处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错误时,教师不应简单地谴责他们,应该以理性和情感为指导,平等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照顾他们,鼓励和信任他们,并呼吁学生互相帮助,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的父母早早离婚,和一个年老体弱的祖母住在一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成绩也差,说话时还口吃不止,很难说出完整而流畅的句子,但他非常喜欢表演。每当我问一个问题时,他总是高高举起手。为了不挫败他的热情,我主动给了他更多的照顾,并请他讲话。尽管他的讲话经常引起同学的笑声,但他不怕犯错误,也不灰心。我经常鼓励他:“你很勇敢,老师看到你先举手。”“这么长的句子,你第一次没有把两个单词都弄错是不容易的,再次练习肯定会更好。”过了一会儿,学生们就不再嘲笑他了。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和鼓励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弥漫在孩子们身上,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现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简而言之,在中文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努力改变教学观念,切实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寻求有效途径,使学困生摆脱学习难题。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放弃任何学生,而且要特别注意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变,倡导有责任心的自我,有爱心地学生进行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邓云珊.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调查以及转化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刘艳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困生”的应对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05):24-27.
        [3]高华蕾.关于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7):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