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罗娟
四川省阆中市玉台镇中心学校 四川 阆中 637400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愈加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性的学习,能够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推动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有效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立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拓展教学的手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高效的发展。
关键字: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发展
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关注不同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差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新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以学生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高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有效对策,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符合现阶段教学的需求。
1.采用合作教学法,营造有效教学氛围
合作教学法可以直接改变学生之间的关系,打破教学的单一结构和封闭状态,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学习状况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并确定小组学生的具体职责和分工,以此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可以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分开后,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安排查询任务。任务发布后,教师让学生在上课时进行讨论和交流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小组小组,在学生讨论期间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以此能够给与学生科学的指导。
2.理解学生需求,解决学习困难
不同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个人语文知识储备,个人综合学习水平,个人学习兴趣和个人学习状况也存在一定差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学生提供精确的学习指导,切实根据自己的能力教导学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例如:在教导《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为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合理地为学生设置差异化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基础水平较弱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新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简化教学的复杂性,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3.使用多媒体教学法,记忆语文知识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还需要记忆语文知识的内容,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小学生年级较小,思维较为活跃,容易遗忘记忆的的语文知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使教材的内容更具立体感,教师可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材的抽象内容。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中,颐和园建于康熙年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颐和园内的文物遭到劫掠,约有150万件,抗日战争期间也遭到一定的破坏。在学习本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的电影与纪录片,将其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
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视频中,能够将课文中的知识与其相互印证,增强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为未来语文学习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利用语境教学法,理解课文主旨
根据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语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成绩,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在课本中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建立有效的语文教学教室。
例如:以《四季》课程为例。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然之美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在教导《四季》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情景教学,将教室与自然中的四个季节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摆脱课堂思维的局限,帮助学生感受四个季节的美丽。教师可以运用:“学生们,你们认真观察过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差异吗?你们知道一年四个季节中存在的美丽事物吗?”等语言引导学生,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四季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语境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和理解教科书的内容,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5.融入讨论教学法,激发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突破现阶段学习的难点,使课堂学习气氛更为活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然后积极地鼓励和指导学生。教师发展课堂内的小组讨论,互动和交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启发,合作与进步,实现问题的顺利解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当教学《四个太阳》文本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让讨论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即,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个人,确定小组成员后,教师将探究任务分配给讨论小组。其次,在任务发布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时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活力,让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以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利用提问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提问教学法,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巧妙地设置教学问题,正确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在提问问题时,教师还应注意设置问题的难度,避免出现“消极”和“无效”现象,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以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即,
1.通过阅读,本文描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2.本文中主角“豌豆”的家庭状况如何安排?
3.当五种豌豆在本文中分开时,学生的想法有何不同?
4.通过阅读文章,您如何描述豌豆的性格?
通过设置教学题文,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教育功能的有效保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遵循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促进语文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邵秋香.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8):105-106.
[2]马金莲,蒋汉武.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J].写作(上旬刊),2015(11):54-56.
[3]兰薇.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J].读书文摘,2015(14):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