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5期   作者: 罗琳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方面的教学是重中之重。

        罗琳
        黑龙江省格球山农场学校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方面的教学是重中之重。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工作,既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对阅读方面的教学重视起来。不仅要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创新授课思维,着重启迪学生的阅读意识,同时还要丰富阅读内容,实现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具体方法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授课过程当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进度。其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展开。其二,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较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其三,绝大多数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中很少将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阅读。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开展进度缓慢。面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几个方面来展开阐述,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当中,学生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文本研究的一般性,关键性和主题性。当回答是“是”,“否”或简单的单词时,这种质疑“触及整个身体”,就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学生阅读很多观点和详细的文本,同时还需要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明确和找出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和研究课文的过程中来,从而一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无趣的局面,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体验。而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主线,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学生可以主动钻研文本以进行思考和探索,品尝和理解,并实际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在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中,就需要面向主题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二、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专注于发展理解能力,而对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该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作为指导,进而导致学生始终对于语文阅读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和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的去对一些课本上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赏析,其不仅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成果。因此,教师想要真正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以便学生可以更科学地去阅读和赏析一些文章。
        (二)学生的阅读意识淡薄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尤为强调学生对教材当中一些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教师受固有思维的影响,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当中,通常只是带领着学生将教材当中一些需要学生去重点进行阅读和理解的文章进行简单的阅读,至于文章当中所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以及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等内容很少为学生去进行讲解,其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阅读的兴致和动力,同时一定程度上滞缓了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和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中,应该革新自身的授课思维,着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致和动力,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小学阶段基于问题的汉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讨论问题并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
        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展开阅读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一些阅读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中,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试着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当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和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用汉语民间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教授“月之歌”第22课时,教师不仅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优美的钢琴音乐,并指导学生在聆听钢琴声的基础上试着阅读和赏析课文,同时还可以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讨论和探究,从而找出该问题的答案,提高其课堂阅读的效果。
        (二)利用质疑解难读书法来进行授课
        这种方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想,发现疑难之处能通过揣摩议论消除疑惑。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注意到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学阅读”开始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在学生质疑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要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自我释疑解惑的方法。如通过教鲁滨逊漂流,在中国民俗教育出版社第二卷的第五课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放学后让学生参加《如果我是鲁滨逊》,让学生假设他们是鲁滨逊,并思考在荒岛上应该考虑的问题,例如“荒岛上可以种什么植物?什么可以用于不带餐具的食物和水?”等等。在考虑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以此来提高课堂阅读的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学生顺利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不能止步于此,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追溯刚才理解的句子含义的步骤:抓住关键提疑点——联系课文解疑点——分析综合悟含义。这种自我质疑解疑悟含义的方法是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之一,在阅读中可以举一反三,学习致用。
        (三)开展阅读活动,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组织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其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致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本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已知的知识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当中,就应该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来组织开展具体的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开展一次具体的故事赏析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之后将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另一方面,在本次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阅读心得,从而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致,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学生对于阅读不够重视,对阅读教学存在一定抵触和排斥心理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试着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来指导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不断改进基于事实的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其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准,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良滨.?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密码:综合版, 2019, 000(005):P.6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