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伟群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池洞中学,广东信宜5253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微课走入了初中语文课堂并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微课有着碎片化、精准化的特点,可以就某一具体知识点展开详细论述,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本文首先就微课对语文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微课作为视频课的一种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微课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工具的革新,更意味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落地。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比较贪玩好动,在微课的帮助下既能够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也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彩丰富。在微课的推动下,更加有利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便捷和深入。
一、微课对语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有助于丰富教师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和包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入教材之外的更多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资源往往依赖教材和教辅书籍,许多背景性质的知识往往无法展开讲解,导致学生只能为了应试而学习,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在微课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根据授课内容下载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内容更加丰富的语文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安排来自主录制微课,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渠道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拥有更多学习资源。
(二)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只能依赖黑板和粉笔开展教学,很难将一些具体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课堂上感觉枯燥乏味。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视听融合条件下进行学习。举例而言,在学习古诗词相关的内容时,经常会涉及赏析环节,学生根据文字意象来想象诗词营造的氛围难免会存在困难。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诗词中的内容提供相应的视频微课,在视觉的辅助下有利于完成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
(三)有助于实现高效精准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教育理念下,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面临众多学生难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微课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情况,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精准的学习。举例而言,在一节语文课后A、B两名学生分别拥有不同的知识漏洞和薄弱点,而教师受精力限制难以全面照顾,这时候在微课的帮助下,两名学生就能分别获取到自己想要强化的教学内容。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微课资源,高效开展导入环节
课前导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能够激起学生对新授课的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内容,为新授课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在选择和录制微课的时候,教师要遵循精简性、趣味性以及生动性原则,既能够使微课发挥出导入的教学价值,又不过分喧宾夺主。举例而言,在学习《梅岭三章》这一组诗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长征”时期革命先辈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为了革命理想所展现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条件下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荧幕上出现敌人的炮火时,学生被眼前揪心的画面迅速吸引,无不感叹以陈毅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所迸发出的英雄气魄。这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这三首‘绝命诗’是陈毅被围困梅山时期所创作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去体会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在微课的导入下,学生拓展了知识视野、强化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内容。
(二)开发教材相关微课,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微课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以及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需求开发微课资源。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自行录制微课,在完成录制后进行适当的剪辑处理,保证字幕、专场以及音频内容的清晰,确保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完成微课制作后,及时进行存档保存并考虑其应用切入点。其次,不同的教师之间要实现微课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教师之间可以就微课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相互提出改进优化意见,对于优秀的资源可以上传共享,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微课的开发质量与效率。最后,教师要注意对优秀微课资源进行下载处理,将典型的素材与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的更好服务。举例而言,在学习完《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针对《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制作一期微课,为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散文故事的创作背景和情节。如此一来,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特色和风格,形成对课上学习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导读作用。在这微课资源的补充和引导下,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得到丰富。
(三)巧妙利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地积累字、词、句以及语法等知识,来实现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以及文学审美、思维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意味着仅凭短暂的课上时间,根本难以帮助学生充分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就十分有必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微课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提升自主学习的信心。举例而言,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时,晦涩的文言文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而且学生很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节奏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借助微课来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对生字词的掌握以及文章整体的通读,并将特殊句式、通假字以及其他语法点标注出来,便于课上进一步学习。经过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在课上的时候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和主旨大意。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微课来独自解决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学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以不断创新改革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该更好地为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服务,而不是过分地依赖微课,反而丧失了教学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实现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强化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的探知欲;主动开发微课充实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利用微课的便捷性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做知识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银年.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0,1(1):145.
[2]魏箫鸿.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2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