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胜莉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其高效课程教学的构建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在小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中,文化感悟和情感熏陶一直是语文学科的教育特色之一,是小学语文学科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先天优势。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基础较弱,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重视教学情境的建设,重视教学目标的扩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索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改进创新和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创设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人物形象,进而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使学生通过深入阅读理解不同人物的魅力,学习人物精神。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独立完整而紧密的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从“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转变。本文以《将相和》为例,从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质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好奇心是人类天生具备的特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候,就像是在探索未知的一切,新鲜的,神秘的,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重视课堂导入,设计提出疑问,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方案,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课堂上来。
例如,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从题目中进行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难道他们一开始不和?他们一开始又是因为什么不和?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想一探究竟,从而主动跟随老师进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还原背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但是是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小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少,缺少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讲解历史故事之前,详细介绍下故事的背景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且也有助于把握语言的重点用法,实现高效的记忆。拓展课堂背景知识是以课文为起点的有效拓展,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多元化的教学方针,实现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的有效转变。
在讲《将相和》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故事的大背景,介绍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自然情况,以及作者司马迁的自然情况,也可以讲几个关于作者的故事,这样既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创设多媒体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本文叙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独立完整而紧密的故事,通过文章中简洁巧妙的迁移,使学生更容易对有趣的故事产生兴趣。因此,教师通过创立多媒体教学方案,可以在上课前向学生播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历史故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在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下一课程。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多样化。
四、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的易读性不大,但是要理解故事的核心意义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导。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总是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无益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况模拟活动,要求学生按角色扮演人物,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在角色扮演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廉颇、蔺相如,然后投入感情进行文章故事的表演,也可以通过其他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还原,复述,通过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五、开展小组合作教育,培训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改变自己课堂“主人”的位置,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正确表达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将相和》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优势,以群体合作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能够简短地说文章,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要求各组成员根据故事内容相互讨论对人物的见解,根据人物形象的特色进行分析。通过对本文两个主要人物进行具体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的独特精神魅力。开展团队合作探索活动,可以让学生有问题地阅读,在推敲争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作为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因此,通过创设教学情况、创新课堂活动和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以《将相和》为例,结合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工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有语文教师都要树立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芳.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C].广西创作学会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育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创作学会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创作学会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78-180.
[2]阎昌荣.传统文化生动人物形象——《将相和》教学案例[J].课堂教学研究,2019(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