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的思维导图应用 ——以《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5期   作者:查轶群
[导读]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查轶群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 528315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书籍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思维导图和整本书阅读的有机结合,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为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本文将以《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为例,探究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借助这种阅读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视野扩展和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使其得到思维和认知的转变,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认知和实践应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认知进行引导,使其获得逻辑能力的有效增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梳理,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阅读与理解。
         一、明确阅读主题,借助导图形成初步认知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思维路径进行图像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可能。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能够将教学的重点有条理地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加以掌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对文章的主题可以更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初步的认知,推动其得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书籍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和故事的主题,使其产生阅读的兴趣,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中。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生的阅读中,为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在对《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这本书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我首先会通过思维导图对阅读活动的主题进行简单地讲解与明确,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找到阅读的目标,了解本节课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掌握的知识点,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做好铺垫。因此,我会先将图书的标题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测其内容,再从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同时对这些基础信息进行发散,将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如“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和“杰斐逊在调查过程中找到了哪些有力证据?”等补充到对应的区域内,并串联在一起形成逻辑关系图,使故事的主题更加清晰明确。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最基本的思维导图对整本书的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并明确故事的主题,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支持。
         二、梳理情节脉络,巧用导图深入理解内容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将知识进行更加逻辑化和条理化的梳理和分析,方便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对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文章的信息与情节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形成更加系统化的结构脉络,进而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故而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书籍的内容和情节等信息时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整理与完善,将文字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形成清晰的逻辑性的表达,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为保障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机会。通过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增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在对《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这本书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会先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边阅读边将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关键信息和出场人物等进行标记和摘录,然后再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将情节内容和相应的出场角色等信息一一对应,并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进行排列,形成逻辑清晰、脉络分明的线性事件梗概,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以便更加深入地掌握故事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故事的关键情节,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等关键信息进行交流与分享,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均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样,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与实践中,使学生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形成更加清晰的脉络体系,使其能够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深入理解整本书的内容,使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剖析故事内涵,善用导图感知人物形象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同时还能够对知识的内涵进行剖析,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实现其阅读能力的持续增强。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对故事的内涵进行剖析和解释,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进步,从而充分发挥阅读对思想认知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为了更加深入地剖析故事的内涵,使学生理清其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深入全面地认知人物形象。
        在对《刺猬杰斐逊和一桩悬案》这本书进行人物关系梳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更加深入地感知理解,我在进行教学时,会借助思维导图将主要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及情节标注出来,形成人物事件关系网,然后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角色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比如“山羊夫人这个十分爱歪曲事实,夸大其词的角色在故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或者“吉尔贝是怎样帮助杰斐逊一步步找到真凶的?如果没有他,杰斐逊会面临什么情况?”等,让学生能够从更加立体、全面的角度对不同角色的形象进行感知,正确认知每个角色在故事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在阅读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分析能力,对角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评价,加深对于书中人物、内容的深入理解。
        总之,在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维导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为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阅读的主题,借助导图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梳理情节脉络,巧用导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剖析故事内涵,善用导图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措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认知的发展和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淑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19):28-29.
        [2]钱荃,周姮.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7(33):96-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